11. 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11. 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80年代初期以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就解决我国的城镇就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80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劳动就业方针。在讨论中,大家都认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不仅要节制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更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仅要调整技术经济结构,还要调整所有制结构; 不仅要调整劳动就业结构和教育结构,还要改革不合理的劳动就业制度。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增加供给,扩大就业。资本主义是需求不足引起失业,社会主义是供给不足导致待业。增加供给,储蓄增加,进而增加扩大就业的资金; 就业扩大,又会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形成良性循环。与此观点相近的,是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
另一种观点主张提高劳动生产率。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就业的根本前提,是促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基本动因。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每个人所提供的剩余劳动,增加积累,为就业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
第三种观点主张抓好劳动力再生产。具体的措施是:(1) 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2) 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训练,提高劳动力就业的年龄,增加劳动者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第四种观点主张调整经济、技术结构,实现人口、教育和经济技术结构的合理化。具体就是: 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结构合理化; 开展职业培训,实现教育结构合理化;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产结构合理化; 使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并存,实现技术结构合理化; 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实现所有制结构合理化。
第五种观点主张缩短劳动时间。理由是: (1)缩短劳动时间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决定的; (2)缩短劳动时间是由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和积累规律决定的; (3) 缩短劳动时间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4) 缩短劳动时间是开发智力资源,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六种观点认为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和放宽政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因为: (1) 工业生产部门中劳动力大大富余,近年内不可能再增加更多人员; (2) 不能只为就业而长期抑制重工业,突出轻工业; (3)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待于我国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依靠发展商业服务业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是不现实的,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 10. 待业与失业有无区别 12. 要不要打破“铁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