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480子夏之門人小子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480子夏之門人小子章

【子夏之門人小子章】

子夏之門人小子’云云。
語類 門除曾子外,只有子夏守得規矩定,故教門人皆先‘灑掃應對進退’,所以孟子説:‘孟施舍曾子北宫黝子夏文蔚。○古人初學,只是教他‘洒掃應對進退’而已,未便説到天理處。子夏之教門人,專以此,子游便要插一本在裏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是要他行矣而著,習矣而察,自理會得。須是‘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然後從而振德之。’今教小兒,若不匡,不直,不輔,不翼,便要振德,只是撮那尖利底教人,非教人之法。
先傳後倦、區以别矣、有始有卒。
大全 ‘子夏言我,非以灑掃應對為先而傳之’云云。見小注,而删子夏言我四字。
語類 君子之道,孰以末為先而可傳?孰以本為後而倦教?蓋學者之質不同,如草木之區别耳。德明。○子夏之意,但云君子之道孰為當先而可傳,孰為可後而倦不傳。譬諸草木區以别矣,只是分别其大小耳。小子之學但當如此,非無本末之辨。祖道。○區是分限,自然有大小。自然有分限也,不必言人去畦分之。。○問:‘“有始有卒”,乃竭兩端之教否?’曰‘此不是聖人教人事’云云。見小注。○必大
通義 東嘉史氏曰:本末二字自子游發之,故子夏皆因其言立論。子夏“先傳後倦”一句,正是應子游有未無本之意而言。集注如此釋之,可謂深得立論之語脈矣。所言之本末,即是子游於言之本末。皆是以一事之大小而分也,雙峯以本為所以然,非程子意。
本末一以貫之。
蒙引 本注:一以貫之,本末都在所貫内,此與前章萬殊一本意思少異,此只是一時並舉之意。
程子第一、二條,明道語。第三條以下。皆伊川語。
‘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理無大小’云云。
或問 ‘程子所謂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之事,何也?’曰‘灑掃應對,所以習夫形而下之事止通以理無大小結之’。以上見小注。‘故其辭若有所不足,而意亦難明耳。細繹其緒,而以是説通之,則其辭備而意可得矣。抑程子之意,正謂理無大小,故’云云。以下見小注。‘此甚言小之不可忽也。而説者反以為理無大小,故學者即是小者而可以並舉其大,則其失遠矣。其曰“便是”’云云。見小注。○曰:‘既以為理無大小,而又以為教人有序,何也?’曰:‘無大小者,理也;有序者,事也。正以理無大小,而無不在,是以教人者,不可以不由其序,而有所遺也。蓋由其序,則事之本末巨細,無不各得其理,而理之無大小者,莫不隨其所在而無所遺。不由其序,而舍近求遠,處下窺高,則不惟其所妄意者不可得,以理之全體,固己虧於切近細微之中矣。此所以理無大小,而教人者尤欲必由其序也。子游之説,蓋失於此。故不知理之無大小,則以灑掃應對為末而無本;不知教人之有序,故於門人小子,而欲直教之精義入神之事,以盡夫形而上者之全體也。’【眉批】 理無大小,故學不可不由其序。
語類 ‘灑掃應對’,‘精義入神’,事有大小,而理無大小。事有大小,故其教有等而不可躐;理無大小,故隨所處而皆不可不盡。謝氏所謂‘不着此心如何做得’者,失之矣。道夫
增訂 按:朱子以大者精者為本,小者粗者為末。蓋事之大小精粗原有一定,此事之有本末也。然其理卻只一般,此理之無本末也。饒氏乃以事為末,理為本,則於事有本末,理無本末之旨,全説不去矣。
灑掃應對,精義入神,貫通只一理。
精義 伊川曰:盡性知命,必本于孝悌,後人多以性命别作一高遠事,殊不知性命孝悌只是一統事,就孝悌中便可以盡性至命。灑掃應對進退,與盡性知命亦是一統事,無有精粗,無有本末,孝悌是于人切近處故也。子夏言‘有始有卒者,其唯聖人乎’,蓋謂此也。今非無孝悌之人,而不能盡性知命者,由之而不知也。
語類 問:‘“灑掃應對”與“盡性至命”,是一統底事,無有本末精粗。在理固無本末精粗,而事須有本末精粗否?’曰:‘是。’
‘物有本末’云云。
語類 問:‘伊川言,“凡物有本末,不可分作兩段。”’曰:‘須是就事上理會道理,非事何以識理?“灑掃應對”,末也;“精義入神”,本也。不可説這個是末,不足理會,只理會那本,這便不得。又不可説這末便是本,但學其末,則本便在此也。’
其然、所以然。
語類 伊川只舉得一邊在此。‘是其然’。‘灑掃應對’與‘精義入神’,皆是‘是其然,必有所以然’。‘灑掃應對’與‘精義入神’,皆有所以然之理。。○問:‘灑掃應對是其然,必有所以然”。所以然者是如何?’曰:‘若無誠意,如何“灑掃應對”!’
增訂 按:朱子之謂,洒掃應對必有所以然形而上之理,精義入神亦有所以然形而上之理,是以洒掃應對與精義入神皆其然之事,而其事則必有所以然之理也。勉齋謂所精之義,至於入神,義理之至精為洒掃應對所以然者,即至精之義,是以洒掃應對為其然,而以精義入神為所以然,形而上之理也。愚謂精義入神,即是事之所以然,即是形而上之理,恐不是與洒掃應對但作其然之事也。語類又一條云:‘治心修身是本,洒掃應對是末,皆其然之事。至其所以然,則理也。以治心修身换卻精義入神便妥。’
灑掃應對亦道之全體。
語類 或云‘“灑掃應對”非道之全體,只是道中之一節。’曰:‘合起來便是道之全體,非大底是全體,小底不是全體也。’
灑掃應對便可到聖人事。
或問 曰:‘即此便為聖人之事,何也?’曰:‘亦言其理之在是,而由是可以至於彼。苟習焉而察,而又勉焉,以造其極,則不竢改塗而聖可至爾。豈曰一灑掃、一應對之不失其節,而遂可〔直〕以聖人自居也哉。’
明道曰:‘灑掃應對與佛家默然處合。’
或問 ‘其曰“與佛家默然處合”,何也?’曰:‘佛氏以有言有説為二,而以默然無言為不二法門,亦曰有以契夫理之全體云爾。然此亦為世之習乎彼者言之,因以彼之言形此之理爾,非以為此之理即彼之言也。蓋吾之所謂洒掃應對者,其理則一,而是非當否之間,毫釐有不可失者,彼之所謂默然者,則泯然而無是非善惡之分焉,其不同也亦審矣。程伯子語多如此,如第十七篇“予欲無言”之説,亦為夫習於彼者而言之耳。今讀者類不深察,信之過者,則遂以為儒釋之歸,實無二致;不信之甚者,則又直詆以為竊取釋氏之妙,以佐吾學之高。二者其向背出入之勢雖殊,然其為失旨均矣。’
【通論程子五條】
語類 義剛呈問目云:‘子游知有本,而欲棄其末。子夏則以本末有先後之序。程子則合本末以為一而言之。詳味先生之説,則所謂“灑掃應對”固便是“精義入神”事。只知於“灑掃應對”上做工夫,而不復深究“精義入神”底事,則亦不能通貫而至於渾融也。惟是下學之既至,而上達益加審焉,則本末透澈而無遺矣。’曰:‘這是説“灑掃應對”,也是這道理;若要“精義入神”,須是從這裏理會將去。如公説,似理會了“洒掃應對”了,又須去理會“精義入神”,卻不得。程子説只便是子夏之説。’義剛。○某向來費無限思量,理會此段不得。如伊川門人,都説差了。常疑子夏正説有本有末,如何諸公都説成末即是本?後在同安,方思量得透。賀孫。○某少時都看不出,將謂無本末,無大小。後來在同安作簿時,因睡不著,忽然思得,乃知卻是有本末大小。然不得明道説‘君子教人有序’四五句,也無緣看得出。時舉。○一日夜坐,聞子規聲。先生曰:‘舊為同安簿時,下鄉宿僧舍寺中,衾薄不能寐。是時(定)〔正〕思量“子夏之門人小子”章,聞子規聲甚切。今纔聞子規啼,便記得是時。’胡泳
通考 仁山金氏曰:程子此章,發明聖賢閫奥。集注‘先、後’指本末淺深言,程子‘先、後’指教者次第言。前一條釋子夏正意,四條辨子游本末之説,明子夏始卒之意。○程氏復心曰:程子一條明君子之教,後四條明聖人之道。君子之教有本末先後,聖人之道本末精粗則一也。如此觀之,則實相表裏者可見。○黄氏曰:本末、始終、先後,名義無不同,而大學論語所指則異。物有本末指明德新民,事有終始指知止能得,而謂本始所先,末終所後。子游以洒掃應對為末,窮理盡(誠)〔性〕正心誠意為本,而所謂先後、所謂始卒,不出此二者,此其所以為不同。○吕晩村曰:本末二字,從木得名,本則根也,末即枝也。根之與枝,確然有分,但只是一木不可竟作兩物,看程子後四條,意只如此,非本末不可分也。故朱子於注後特辨末即是本,學末而本便在此之非,正恐人誤解,失程子語意耳。
增訂 按:程子第一條,主教人有序説,其後四條皆言理無大小。人若誤認理無大小之説,必且謂末即是本。學其末而本即在是,便與子夏之意相反。所以朱子之説尤重在教人有序上。蓋先教以小者近者,而後教以大者遠者,此是教人有序處,此是子夏立教之本旨。朱子重在此上,卻將理無大小意挑剔出來,最有分曉。若如大全删本看去,全不明白矣。○又按:朱子程子第一條為主,而謂其後四條與第一條實相表裏。蓋事有本末之分,故教有先後之序,必先教之以末,而後可教之以本,其序自當如此,末固未嘗獨輕也。況事有本末,而理無大小,末之理與本之理,只是一般,又安得視末為獨輕而棄置之乎!以理無大小四條,是第一條教人有序之説,總是見得末之不可獨輕耳。蓋因末之不可獨輕,而逆謂末即是本,學乎末而本即在此,則又失之矣。○朱子雖引程子理無大小四條,然其意實及重在事有本末上。答許順之書所謂‘今動不動便先説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崙吞棗’,答程允夫書所謂‘學者不察一例,大言無本末精粗之辨,反使此段意指都無宿歸’是也。○事有本末皆須理會。理會其末之事,固下學也;理會其本之事,亦下學也。及一朝豁然貫通,而悟其所以然之理焉,則本末初無二致,而固已上達矣。答許順之書謂‘惟於區别之中見其本無二致者,然後上達之事可在其中’,大略是此意也。

☚ 06_479大德不踰閑章   06_481仕而優則學章 ☛
000015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