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賢易色章】
賢賢易色。
精義 伊川解曰:‘見賢改色,有敬賢之誠也。’又語録曰:‘言見賢即變易顔色,愈加恭敬,好善有誠也。’○范氏曰:惡惡臭而好好色者,人之誠也。以好賢而易其好色之心,則善無以加矣。○謝氏曰: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天下之誠意無易於此。此好德如好色,亦可謂好德之至也。○楊氏曰:先之以‘賢賢易色’者,蓋學本於致知,親賢所以致知也。故為天下有九經,而尊賢在親親之先,亦此意也。
或問 ‘賢賢易色’,當從舊説。范謝之説,於此為得。但謝氏便以‘如好色’為‘易色’,亦非是。所謂如好色,特孔子責人之緩辭,非以為既好色而又好德也。楊氏尊賢親親之説巧矣,然子夏之言,未必有此意也。必若其言,則上章所言之序又何説以通之乎?
語類 只變易顔色,説得太淺。斯須之間,人誰不能,未知他果有誠敬之心否。須從好色之説,便見得賢賢之誠處。明作。
增訂 曰:子夏、子游,文學之士也。而一則取敦倫之士,一則取行不由徑之士。聖門所謂文學,可知矣。
能致其身。
精義 明道曰:致身,猶言致力,乃委質也。
語類 或問:‘事君致其身。’曰:‘致身,一如送這身與他,看他將來如何使。’時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