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01_127【傳三章講語】 釋止至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01_127【傳三章講語】 釋止至善。 【傳三章講語】 釋止至善。夫德之在己而當明,與夫在民而當新者,固已得之於天而無待於外矣。然其所以明而新之者苟不能止於至善,則其何能盡天理當然之極,無一毫人欲之私哉?是以庶物庶事之間,莫不各有當止之所,故於此章五引詩以釋止至善之義。其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者,以民之止於邦畿,而明物之各有所止也;其曰‘緡蠻黄鳥,止于丘隅’者,以鳥之能知所止,而喻人之當知所止也;其引文王之詩者,蓋言聖人之止無非至善。而又歷陳仁、敬、孝、慈、信之目,以明得所止之實,使學者皆得以取法焉。夫五者之止是乃天理人倫之極致,發於人心之不容已者,過之不可,不及亦不可。雖以文王之聖,其所以止於至善者亦不過如斯而已,初非於本分之外有一毫加損於其間也。但衆人則蔽於私欲而失其所止,惟聖人為能無時不明,而所止者無非至善矣。苟於此五者誠知其本然之則,而加‘緝熙敬止’之功,又能推而廣之以盡其餘,則日用事物之間皆有以知其一定之則,而得其當止之所矣。其引淇澳之詩者,蓋言明明德者之得所止,以發明所以求之之方,與夫得之之驗焉。夫為學所以致知,故其所以講習討論者已精,而(必)〔益〕[1]求其精,此就知上求止於至善也;自脩所以力行,故其所省察克治者已密,而益求其密,此就行上求止於至善也。所守者嚴密,所養者剛毅,則是至善之存乎中者也;宣著而可儀,輝光而可象,則是至善之著乎外者也。至於盛德至善,民不能忘,則又言止至善之實效,以起下文之端也。其引烈文之詩者,蓋古新民者之得所止,以明上文所謂‘盛德至善’之實驗焉。蓋先王既能明己之德以及於民,而其所以新之者止於至善,使無一物不得其所。故既没世,而其遺風餘澤洽于民心,能使親賢樂利,上安下順,仰其德業之盛,思其覆育之恩,愈久而不能忘,則可以見新民、止於至善之極效矣。 ☚ 01_126附王通判講語 01_128附王通判講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