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原文】: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1)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2) 【译文】: 梅子的余酸使齿颊还觉着酸软,那芭蕉把几分新绿分与身边已见黯淡的窗纱;夏日昼长,午睡初醒是这样的百无聊赖呵,我懒散地站在庭中,看着孩子们追逐捕捉那纷纷飘落的柳花。 【集评】: 宋·罗大经:“杨诚斋丞零陵日,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按:张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 (《鹤林玉露》甲编卷四) 宋·周密:“诗家谓诚斋多失之好奇,伤正气。若‘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极有思致。诚斋亦自语人曰:‘功夫只在一捉字上’。” (《浩然斋雅谈》卷中) 宋·叶寘:“‘谁能更逐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乐天仿柳枝答刘梦得诗也。诚斋杨氏乃有‘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之句,得非默阅世变,中有感伤,此静中见动意。” (《爱日斋丛钞》) 清·蒋鸿翮:“(杨诚斋)绝句感慨尤多,不失《竹枝》遗意。……又《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亦淡中有味。” (《寒塘诗话》) 清·李慈铭:“诚斋则粗梗油滑,满纸村气,似《击壤》而乏理语,似江湖而乏秀语。……七绝间有清隽之作,亦不过齿牙伶俐而已。如《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亦是寻常闲适语,不出江湖侧调,然已脍炙古今,其余盖鲜足观者。” (《越缦堂日记》光绪乙酉十月初四日) 【总案】: 这两首小诗作于乾道二年(1166),诗人居丧赋闲在故乡,其时张浚已逝世两年,故罗大经所记有误。诗中着力写乡居之慵懒与闲愁,其实并非寻常闲适语,而是如叶寘所说,是“默阅世变,中有感伤”后内心牢骚的委婉表白。杨万里曾极得抗金名将张浚赏识。张浚去世后,主和派占了上风,孝宗再次割地赔款,与金主以叔侄相称。诗人恢复中原的理想依然是一场春梦。这种百无聊赖,便正是严重失望后内心烦闷的反映。“闲看儿童捉柳花”,情绪上虽然可求得片刻的忘怀,但在读者看来,这种无聊至极的生活总多少带着一种报国无门的苦涩味与凄凉感。前人或以为“捉柳花”不当在初夏,其实杨万里就说过:“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和李天麟二首》诗人胸襟一至于“透脱”,四时景物便往往不复有时空的界线,于是,艺术世界中可以有雪中芭蕉、纸上墨梅、六月冰壶,无言之中尽有至言妙道在。杨万里尽管是化用白诗,但他所谓“功夫只在一‘捉’字上”,却实在是说出了这首诗所以能脍炙人口的关键所在,正是这种天真活泼与百无聊赖的对衬与感应,才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十分传神而且真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