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采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采苓 【原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1)人之为言,苟亦无信。(2)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3)人之为言,胡得焉?(4)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5)人之为言,苟亦无与。(6)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7)人之为言,苟亦无从。(8)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译文】: 采苓菜呀采苓菜,到那首阳山顶上寻。小人专爱说谎话。千万不要信为真。抛弃他吧抛弃他,谎话全都不可信。小人专爱说谎话,又能捞到啥资本? 采苦菜呀采苦菜,到那首阳山下来。小人专爱进谗言,千万不要将他睬。鄙弃他吧鄙弃他,谗言从来是祸灾。小人专爱进谗言,到底能发多少财? 采蔓菁呀采蔓菁,请到首阳山正东。小人专爱说假话,劝君千万莫听从。抛弃他吧抛弃他,假话从来不可听。小人专爱说假话,又能得到啥名声? 【集评】: 《毛诗序》:“《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六) 唐·孔颖达:“经三章皆上二句刺君用谗,下六句教君止谗。皆是好听谗之事。”“采苓者,细小之事,以喻君求细小之行也;首阳者,幽僻之山,喻小人是无征验之人也。言献公多问小行于小人,言语无征之人,故所以谗言兴也。”(《毛诗正义》卷六) 宋·朱熹:“此刺听谗之诗。言子欲采苓于首阳之巅乎,然人之为是言以告子者,未可遽以为信也。始舍置之,而无遽以为然,徐察而审听之,则造言者无所得,而谗止矣。”(《诗集传》卷六) 清·马瑞辰:“《诗》言‘隰有苓’,是苓宜隰不宜山之证。《埤雅》言‘葑生于圃’,何氏楷言‘苦生于田’,是三者皆非首阳山所宜有,而诗言采于首阳者,盖设为不可信之言,以证谗言之不可听,即下所谓人为伪言也。……诗以三者取兴,正以见谗言似是而非也。”(《毛诗传笺通释》卷十) 【总案】: 春秋晋献公嬖幸群小,前657年,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太子申生自缢。此诗即刺献公而作,劝其切莫听信谗言。或以为“刺听谗之诗”,并非专刺某一人,亦未为不可。诗三章,每章三层,首二句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末四句示人以止谗之法。而首二句的起兴不仅是有定韵发端的作用,还与诗的主题发生了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具有多种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