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苯甲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苯甲酸 别名 安息香酸 编码 GB 17.001;INS 210 化学结构 C7H6O2 相对分子质量 122.12 性状 白色,具有光泽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无臭或略带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性质稳定,但有吸湿性,熔点122.4℃,沸点249.2℃,相对密度1.2659,酸性离解常数pKa=6.46×10-5(25℃),约100℃开始升华,在酸性条件下可随水蒸气挥发。1g本品可溶于275mLH2O(25℃)、20mL沸水、0.3mL乙醇、5mL氯仿、3mL乙醚,溶于固定油和挥发油,少量溶于己烷。水溶液pH为2.8。 制法 (1)由甲苯催化氧化或空气氧化而得。 (2)由三氯甲基苯水解而得。 (3)在锌催化下,用水蒸气处理熔化邻苯二甲酸酐而得。 质量标准 注:*至少1个月检验一次; * *至少6个月检验一次。 鉴别方法 取0.2g本品,加15mLNaOH溶液(1+25),摇匀过滤,在滤液中加2滴FeCl3溶液(1+10),即产生沉淀。 毒理学依据 1.LD50 大鼠口服2530mg/kg(bw)。 2.GRAS FDA-21CFR 184.1021。 3.ADI 0~5mg/kg(bw)(苯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 使用 防腐剂。 1.使用注意事项 (1)苯甲酸分子态的抑菌活性较离子态高,故在pH小于4时,抑菌活性高,其抑菌的最小浓度为0.05%~0.1%。但在酸性溶液中其溶解度降低,故不能单靠提高溶液的酸性来提高其抑菌活性。苯甲酸最适抑菌pH为2.5~4.0。 (2)由于苯甲酸对水的溶解度低,故实际多是加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用90℃以上热水溶解,使其转化成苯甲酸钠后才添加到食品中。若必须使用苯甲酸,可先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再应用。 (3)由于苯甲酸对水的溶解度比苯甲酸钠低,因此在酸性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时,要注意防止由于苯甲酸钠转变成苯甲酸而造成沉淀和降低其使用效果。 (4)1g苯甲酸相当于1.18g苯甲酸钠;1g苯甲酸钠相当于0.847g苯甲酸。 (5)苯甲酸在酱油、清凉饮料中可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一起使用而增效。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碳酸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2g/kg;低盐酱菜、酱类、蜜饯,0.5g/kg;葡萄酒、果酒、软糖,0.8g/kg;酱油、食醋、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味)型饮料,1.0g/kg;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2g/kg;果汁(果味)冰,1.0g/kg(混用或单独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同时使用时,以苯甲酸计不得超过最大使用量。 (2)我国台湾省规定(1986):酱油、不含二氧化碳的饮料中,以苯甲酸计,最高用量为0.6g/kg。 (3)日本规定(1985):对鱼子酱,最高用量为2.5g/kg;人造黄油,1g/kg。若与山梨酸、山梨酸钾合用,或与其中一种制剂合用时,其使用量按苯甲酸及山梨酸的合计量为1g以下。酱油、清凉饮料、果味露,最高用量为0.6g以下。 (4)实际使用参考:苯甲酸及苯甲酸钠常用于保藏高酸性水果、浆果、果汁、果酱、饮料糖浆及其它酸性食品,可与低温杀菌合用,起协同作用。不同国家对准予使用本品的食品和其使用浓度有所不同,一般应用可参考下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