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脚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脚气


因病从脚起故而命名为脚气。古人亦有称之为蹶,或缓风,因其病症为两脚软弱无力,所以后世又有脚弱、软脚病之称。又因症状不同有不同的命名,足肿者称湿脚气,不肿者称干脚气,气促胸闷者称脚气冲心。维生素B1缺乏症、多发性神经炎及营养不良等与本病相关。

【发病因素】

(1)饮食所伤 米食过精,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损伤脾胃,湿浊内留,下注足胫,发为此疾。

(2)湿邪袭虚 足涉水湿,或坐卧湿地,或作客异乡,不服水土,致风水湿毒袭于肌肤、壅塞经络而致病。若湿毒久留不去,上攻心胃,则成喘满呕恶诸症。

【辨证分型】

(1)湿脚气 两下肢软弱无力,顽麻痠重,足胫肿大,舌苔白腻,脉濡缓。

(2)干脚气 两下肢日渐瘦削,冷麻痠重日加,肌肤甲错,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3)脚气冲心 无论干湿脚气,若突然出现心悸气短,呕吐不食,神志恍惚,鼻煽唇紫者,为脚气冲心。

【治疗】

治则:湿脚气宜健脾利湿,和营通络;干脚气宜滋阴润燥,宣通经络;脚气冲心宜益肾纳气,和胃降逆。

1.体针 取穴:(1)湿脚气:公孙、商丘、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2)干脚气:太溪、太冲、绝骨、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3)脚气冲心:肾俞、关元、中脘、足三里、膻中、天突。方法:上述三型均用捻转补泻,留针30分钟,隔日或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水针 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方法:用维生素B1,每穴1毫升,每日1次。

3.耳针 取穴:神门、脾、肝、皮质下、缘中、髋、膝、踝。方法:每次辨证选取4-6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古代文献选录】

《医心方》卷八:“脚气灸法:若上下遍发,不知的处者,宜灸上廉、下廉、条口、三里,各灸一二处,以通泄之。”

《玉龙经·针灸歌》:“脚气三里及风市。”

《神应经·手足腰腋部》:“脚气:肩井、膝眼、风市、三里、承山、太冲、丘墟、行间。”

《针灸大全·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痠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针灸聚英·杂病》:“脚气:针公孙、冲阳,灸足三里。”

《针灸大成·玉龙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备注】

针灸治疗脚气时,最好配合药物,以提高疗效。当脚气冲心发作时,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平时应多吃粗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