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肠梗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肠梗阻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时,称为肠梗阻,主要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三类。

【诊断要点】

(1)中腹部阵发性绞痛或胀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征象。

(2)体检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可有轻度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呈阳性,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见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升高,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加,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4)X线检查显示肠腔内气体,立位或侧卧位可见较多液平面及气胀肠襻。

【治疗】

1.体针 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内关、气海。呕吐加上脘,腹胀加次髎,发热加曲池,上腹痛加章门,下腹痛加关元。方法:每次选2-4穴,中等强度刺激,留针1-2小时,每日治疗1-2次。

2.电针 取穴:双侧天柱、足三里。方法:电针刺激20-30分钟,每日1一2次。

3.灸法 取穴:大肠俞、足三里、关元、天柱。方法:用中等艾炷施隔药饼灸,每次选3-4穴,每穴3壮,每日1次。

4.水针 取穴:双侧足三里。方法:进针得气后注射新斯的明10-25毫克,或阿托品0.25毫克。

【现代临床举例】

刘氏取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小海穴,治疗肠梗阻20例。中脘先用泻法,再用平补平泻法;天枢用泻法,得气后加电子针灸治疗仪;气海用补法;足三里平补平泻;其余穴位用泻法。取左侧下巨虚、小海,右侧上巨虚、曲池。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每8分钟行针1次,根据病情每日针1-2次。20例中,全部治愈,其中10例经1次治疗而愈,6例经2次治疗而愈,4例经4次治疗而愈。(刘萍,中国针灸,1996;(11):36)

【备注】

(1)本病在治疗前应明确诊断。

(2)针灸对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较好,对其他类型肠梗阻应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