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耳针在急症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耳针在急症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急症往往是突然发生意外事故损伤,或机体原有慢性疾病骤然急性发作,内脏器官功能紊乱,急性气血不和,阴阳失调错乱。其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易于突变,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故医务工作者应极为重视。首先运用中西两法诊断病症,然后在明确诊断基础上选用耳针法进行脏腑及病变部位的定位,常可获得迅速的奇效,与此同时应及时追加中西两法抢救措施,防止延误病情。 一、耳针在急症治疗中的特点 (一)双向调节,扶正祛邪 据《灵枢·终始篇》指出:“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同时针刺可补气滋阴,回阴救逆之功,值得指出的耳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扶正又祛邪之特点,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及动物实验中已充分得到证实。 (二)病种广泛,遍及各科 耳针治疗病种目前已扩大到160余种,急症占50余种,遍及内、外、妇、儿、伤科及眼、耳、鼻、喉等各科,应用较简便勿用贵重仪器设备,不受地理、空间、环境所限止,任何场所均可使用,具有独特之功效,也可与其他中医中药及西医西药相互配合,扬长避短。 (三)疗效迅速,节省经济 耳针治疗急症,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其来势凶猛,多应就地治疗,以防延误病机。虽然现代医学救治具有明确的有效手段,但需要繁琐复杂的器械设备及贵重而稀有的药物,尤其在山区、战场上或农村地区临时难于做到,而耳针有其长处,不受客观条件限制,都可进行施治与救急,病情重者可有足够时间进行转移抢救;如急性休克病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耳穴心区非常有效,能止胸痛,然后再配合中西药物效果显着。 (四)预防疾病 耳针不仅适用于对各病种的治疗,还可起到预防作用。如:晕车、船、机者乘前应用耳针(揿针)预先揿按在耳郭晕点者与不揿耳针者二组相对照有明显差异,一组80%以上不发生晕船,对照组有80%发生晕船)。另一种小儿多动症病例原来易感冒者用耳穴治疗,当班级中很多同学患感冒时,这些多动症病例就不易感冒,临床上已获得证实。 二、耳针救治急症的原则 急症往往发病急,变化快,后果严重,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害生命。为此,必须迅速及时,正确作出诊断及筛选配穴,运用快而熟练的针法,并配合中西医两法治疗,取长补短,达到急病人所急的良好医德医风。以下几个原则至关重要。 (一)掌握中西医两法 善于掌握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专门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同时又要认识到病初起,来势凶猛,常涉及全身,故应掌握良机,趁正邪相争,正气尚未衰之前及时挽救,争取主动是耳针治疗成败之关键;当然在病情缓解时,应尽快将病种定位、定性,使治疗更趋满意。急症辨证必须依中医基本原则:望、问、闻、切掌握四诊;西医的:视、触、叩、听四诊;再加耳穴的四诊:耳郭视诊、摸诊、触诊(应用探捧探及敏感压痛点),测诊(应用电测仪探测耳穴低电阻点),三者四诊共计十二诊,相互互补起到正确迅速诊断治疗的效果。 (二)掌握耳针的适应证 急症并非都能运用耳针治疗,在上述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应快捷作出判断是否应用耳针疗法,大致可分四大类: (1)单用耳针治疗。 (2)耳针治疗为主配合中医或西医方法。 (3)以中医或西医疗法为主,耳针为辅。 (4)不适宜用耳针。 若是后两种,应迅即运用其他方法,如用药物,补液或用中医中药或改为手术治疗或转专科治疗。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和研究初诊是否正确,耳针治疗是否有效。若相隔5~10分钟效果不佳,需重新审定治疗方案,改进治疗措施,如修改耳穴配方,适当改变针刺方向,加强刺激强度,或增加中西医疗法,必要时考虑手术疗法。 (2)在耳针治疗全过程中,观察病情演变规律,提高治疗效果,为创立治疗急症新途径而不断探索和总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