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鲜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鲜皮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要含有白藓碱、茵芋碱、柠檬苦素、黄柏酮、谷甾醇、皂甙、葡萄抽酯及挥发油等成分;辛、苦、寒,入脾、胃经;属苦寒类药。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适用于湿热引起的皮肤痒疮、湿疹、牛皮癣、风湿痹痛、带下阴痒及湿热黄疸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步行。 甄权: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肤急,壮热恶寒,解热黄、急黄、谷黄、劳黄。 大明: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 时珍:为诸黄风痹要药。 备要:气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脾胃除湿热,兼入膀胱、小肠。行水道,通关节,利九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兼治风疮疥癣,女子阴中肿痛。 〔名医心得〕 王大经:(1)类风湿 类风湿之肌肉萎缩、废而不用、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证属热型者。其血沉较快者,用之效果更好。其用量一般为30克。(2)肺、肾系炎症 本品对急慢性气管炎、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炎等有较好的疗效,对外科疮疡亦有良效。[1] 王药雨:妇科疾患 本品有通经作用,并治妇女阴部肿痛,赤白带下等症。对急性黄疸亦效。[2] 〔药理与应用〕 1.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堇色毛菌、许兰氏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红色表皮癣菌、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牛皮癣、湿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肝炎、宫颈炎等病证。 2.镇咳、祛痰作用:常用于肺部感染。 3.其他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胆固醇、抗癌、解热等作用。临床偶用于冠心病、肺癌、直肠癌;对白癜风尚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剂量用法〕 4.5~9克,煎服;外用适量。重症可用至30克。 〔按语〕 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湿热实证之要药。临床主要用于皮肤病、阴部痒肿等病;近年来用于乙肝的治疗,收效颇着。惟其苦寒之性易败胃伤阴,故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北京出版社,1983;1:213 [2]王药雨.实用中药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18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