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口(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口(1) 【原文】: 穷岛迷孤青,飓风荡顽寒。 不知是海口,万里空波澜。 蛟龙恃幽沉,怒气雄屈蟠。 峥嵘抉秋阴,挂席潮如山。 荧惑表南纪,天去何时还?(2) 云旗光惨淡,腰下青琅玕。(3) 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4) 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5) 【原文作者及介绍】: 皇甫明子 皇甫明子(?-1276),字东生,四明(今属浙江)人。喜乘舟挂帆,载琴、樽、书籍、钓具,往来于江湖间。后发狂,蹈海而死。 【译文】: 荒芜的小岛失去它仅有的一点青色,飓风大作,鼓荡起严寒。不再知道是海口,只看见万里空空,一片波澜。蛟龙倚仗着深险幽暗,兴风作浪,鼓动怒气,在水底雄踞曲盘。那峥嵘之势,仿佛要吞食阴沉的秋空,接帆出海,只见海浪如山。火星照到南方,多凶多难,皇帝已去,何时能归还?仰看云旗,色彩惨淡,俯视腰下青青琅玕,感慨万端。谁能够忍辱住在甬东岛上?像吴王夫差一般,以死殉国,想必不难。唉,百川归海,总有一天,会看到大海枯干。 【集评】: 今·周本淳:“读此诗,应领会其凛然不可犯之正气,自不必斤斤于字句之间。全诗一气喷薄,又干锤百炼,很有‘横空盘硬语’的特色,经得起咀嚼和推敲。” (《宋诗鉴赏辞典》第1342页) 【总案】: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宋以前,国亡之后很少有人以死殉国的,宋以后就多起来了。”(《经学讲演录》)推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宋代的理学提倡气节。南宋最后一位皇帝便是由宰相背着跳海自尽的,皇甫明子是一位狂生并非重臣,但见国势已去,也蹈海殉国,此诗可谓死前绝笔。诗中写大自然气象之凶险,笔势磅礴耸兀,末句言百川朝宗,沧海桑田,意象横空悲凉。全诗语意铮铮,正气凛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