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常头颅X线平片阅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常头颅X线平片阅读 头颅X线平片检查,是神经系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法之一。头颅平片的检查包括侧位片、正位片(图126、127)。 图126 正常头颅X线平片(侧位) 图127 正常头颅X线平片(正位) 一、头颅大、小与形状: 头颅径线的测量 头颅径线测量表 头颅指数=最大横径(内径)/最大前后径×100。 指数在70~80%,为中型头颅;大于80%为短型头颅;小于70%为长型头颅。 二、厚度与密度:颅骨的厚度,由外板、内板所组成,其间之蜂窝状组织称板障,全颅骨的厚度并不一致,额、颞部较薄,枕部较厚。 三、颅骨缝:正常颅骨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与人字缝。 四、脑回压迹:脑回压迹,即圆形或卵圆形之密度减低区,见于颞骨鳞部、额骨、顶骨下,但一般只见少许。 五、血管压迹:可见之血管压迹有脑膜中动脉,又分为前、后两支,前支较明显,位于冠状缝稍后,后支稍浅,常不易见。 板障血管道:多见于顶、额部,呈吻合之网状与树枝状。 六、蛛网膜粒压迹:脑蛛网膜粒在颅骨内板上的压迹,为边缘不规则之密度减低区,多位于额骨、顶骨矢状缝两侧约4厘米之区内,常为对称性,有时可见与血管压迹相通。 七、蝶鞍: (一)大小:由鞍结节至鞍背,平均约距11.7毫米,正常值为7~16毫米。 由鞍结节至鞍背的连线与鞍底的最深点间距,平均值约为8.4毫米,正常值范围为4~13毫米。 (二)形状: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平形。 (三)结构:注意前、后床突与鞍背之骨质,有无吸收与破坏等。 八、颅内正常钙化有: (一)松果体:位于后床突后、上方各3厘米处,钙化影直径约10毫米以内。 (二)大脑镰:前后位片见于中线部位,呈三角形。 (三)床突间韧带:位于前、后床突之间。 (四)侧脑室脉络膜丛:前后位片见于眶上缘,距中线2.5厘米处,呈点状或环状钙化团(图128、129)。 图128 异常头颅X线平片(侧位) 图129 异常头颅X线平片(正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