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棉花黄萎病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棉花黄萎病测报调查方法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1ebahn)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自然条件下幼苗很少发病或不出现症状。一般在3~5叶至现蕾期才开始逐渐显症。棉株各部位均可发病。棉花黄萎病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辣椒、番茄、甘薯、黄瓜、西瓜、绿豆等200多种植物。属维管束病害。在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及长江流域、辽河流域棉区均有发生,是国内棉花上重要的检疫性病害。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病原菌初侵染源 带菌种子、病残体及带菌土壤、肥料等都是来年侵染的菌源。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因此,老棉区一般发病较重。 1.2 温湿度 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高于30℃,低于22℃发病缓慢,高于35℃出现隐症。在温度适宜范围内,湿度、雨日、雨量是决定该病消长的重要因素。地温低、日照时数少、雨日天数多则发病重。在田间温度适宜,雨水多,且均匀,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重。 1.3 其他因素 连作棉田,施用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及缺少磷、钾肥的棉田易发病,大水漫灌常造成病区扩大。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1 系统调查 根据当地棉花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棉田1~2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667m2。从7月中旬开始,每7天调查1次,到9月中旬结束。每块田固定5点,其中至少1点已有病株,其余各点随机选定。每点调查单行20株。记载有病株数,统计病株率。结果记入表5-5。 表5-5 棉花黄萎病系统调查表 2.2 大田普查 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在棉花黄萎病发病盛期,依据棉花栽培区划和常年发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棉田10~15块做一次性调查。每块田采5点取样,每点调查单行10株。记载发病株数,统计病株率。结果记入表5-6。 表5-6 棉花黄萎病大田普查表 3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河南省主要以当地发病盛期的平均病株率来划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