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扁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扁豆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种子;别名白扁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及C、脂肪、酪氨酸酶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以及妇女脾虚湿浊下注、白带过多,常配伍人参、茯苓、白术等,如参苓白术散。用于暑湿吐泻,可用本品单用水煎服;也可与香薷、厚朴等同用,如香薷散。 〔本草撷英〕 别录:主和中下气。 甄权: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明珍: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名医心得〕 焦树德:认为本品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初用补剂时,先用扁豆最为合适,能调养正气而无饱闷之弊。[1] 〔药理与应用〕 扁豆所含植物血球凝集素A不溶于水,无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于食物中饲喂大鼠,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引起肝脏的区域性坏死;加热后则毒性作用大大减弱,故凝集素A是粗制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凝集素B可溶于水,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 〔剂量用法〕 内服:5~12克,煎汤或入丸散。 〔按语〕 扁豆味甘,性微温,能健脾除湿,养胃消暑,为调补脾胃之常用药。生用消暑祛湿,炒用健脾养胃。扁豆花解散暑邪之力大于扁豆;扁豆健脾祛湿之力大于扁豆花;扁豆衣清暑热,利暑湿之力优于扁豆,但健脾扶正之力则大不如扁豆。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80年第二版,6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