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又名Sweet病,其特征为发热,皮肤发生疼痛性红色斑块,末梢血中性白细胞增多。病因不明,多认为是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少数病例则为白血病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一种皮肤表现。 〔诊断要点〕 一、皮损为红色、暗红色扁平隆起的斑块或结节,界限清楚,边缘隆起,质较硬,表面可呈粗颗粒状,似假性水疱,或有针尖大的水疱、脓疱或结痴。 二、自觉疼痛或有触痛感。 三、好发于面、颈及四肢,可两侧分布但不对称,一般皮损数目不多。 四、发热,部分病例有关节痛、眼结膜炎、巩膜炎及肾损害。 五、皮疹一般6周~8周自行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常易复发。 六、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 七、组织病理 真皮全层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真皮乳头水肿,可有红细胞外溢。有时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 〔鉴别诊断〕 一、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红色、紫色或带黄色结节和斑块,多对称分布于关节伸侧,无发热和明显实验室异常。 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以紫癜性斑丘疹为特征的多形性皮疹,好发于双下肢,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 三、多形红斑 特殊的虹膜样(靶形)水肿性红斑,好发于手足背、掌跖、面、耳和臀部等处,对称分布,一般2周~3周自愈,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治疗〕 一、寻找病因,发现病灶,予以相应处理。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 为首选药物,常用强的松20毫克/日~40毫克/日,分次口服,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连续用药数周后停药。 三、氨苯砜 50毫克,每日2次~3次口服。 四、10%碘化钾溶液 一般日用量为900毫克,分次口服,连用2周为1疗程。 五、非激素消炎止痛剂 消炎痛25毫克或阿斯匹林0.3克~0.6克,每日3次口服。 六、氯苯吩嗪 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 七、秋水仙碱 开始剂量为每日1.5毫克,分3次口服,明显见效后渐减至0.5毫克/日,需维持治疗3周以上以防复发。 八、雷公藤多甙 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