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弧菌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弧菌病 引起对虾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弧菌。其共同特点是能活动、革兰氏染色阴性、趋氧化性和发酵性。该病在7月下旬高温季节最易发生。其一般病症为:附肢变红,尤其游泳足、步足发红,有的甲壳也发红;甲壳上有溃疡性斑点;鳃丝肿胀、断裂、脱落,形成烂鳃;眼球干瘪、断落;身体弯曲、腹部变白。对虾游泳力明显减弱,摄食量减少直至停止摄食,蜕壳困难,造成大量死亡。由于生产上不能迅速、确切地鉴定致病菌种,常常根据突出的病症而定名,主要有: 1.红肢(腿)病 由弧菌侵入血液引起的一种败血症。病虾游泳足变红,严重者步足亦变红,腹部白浊,背部弯曲,行动缓慢,不能控制方向,独自在池边游动或侧倒。病虾血液中血球数目减少,凝血时间超过3分钟,甚至不凝结。鳃丝尖端出现空泡,血液变浑浊,在高倍镜下的血淋巴、肝胰腺、心脏、鳃丝等器官组织中可看到大量会活动的细菌。流行季节为7~9月份。有的几天内可造成全池死亡。此病主要发生在中国对虾和长毛对虾中。 2.瞎眼病 病虾行动呆滞,时而浮头或在水面上翻滚,眼球肿胀,由黑变褐以至溃烂,严重者只剩下眼柄。随着病情的加重,全身肌肉发白,大多1周内死亡,少数存活者,也往往失去眼球。据郑国兴(1986年)鉴定,病原体为非0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no-01),简称NCv,这是一种无芽孢短杆菌,弧状,单个,有时联成“S”状,以一根单极毛运动。细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生长温度是30~42℃,以37℃生长最好。喜在低盐的水中或淡水中生长。 3.烂鳃病 鳃丝肿胀变脆,后期断裂、脱落,形成烂鳃,出现黑斑。有时鳃变为白色、橘黄色,最后为黑色。鳃上附着物增多。 弧菌是对虾养殖池中的正常菌群。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引起疾病的流行,属于条件致病菌。对待弧菌病,要建立以防为主的观点,不给弧菌的大量繁殖有可乘之机。其药物治疗的方法为: (1)氟哌酸0.05%,或呋喃唑酮(痢特灵)0.10%~0.15%,或氯霉素0.1%,或土霉素0.2%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左右。 (2)用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2%,去皮捣烂,加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饲料中,待蒜液全被吸收后,即可投喂。连投3~5天。 (3)用下列含氯消毒剂之一,全池泼洒。 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以上)1~2毫克/升。 ②漂白精(含有效氯60%~65%)0.3~0.5毫克/升。 ③二氯异氰尿酸钠0.3毫克/升。 ④三氯异氰尿酸(TCCA)0.2毫克/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