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幽门肥厚狭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幽门肥厚狭窄 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胃肠道梗阻性疾患,多见于男性。病理见胃幽门环状肌肥厚,呈现一梭状或枣形肌块,外表光滑,质地较硬。幽门管延长、狭窄。临床以出生后呕吐为主要症状。一般在出生后2~3周开始,逐渐加重,为喷射性。多在哺乳及饮水后发生,吐出物一般不含胆汁。体检可见胃蠕动波,右中上腹可触及橄榄形坚硬肿块。 【X线诊断】 平片及透视可见上腹部有充气扩大的胃形,腹部肠腔内气体很少或完全不见。 钡餐造影见胃蠕动波强烈,钡剂通过幽门困难,约70%病例见胃食管返流。肥厚的幽门环状肌压迫胃窦和十二指肠球底部,表现为:①胃窦的幽门前区呈鸟嘴状突出,指向十二指肠球部,蠕动波到达时更明显。其大小弯侧各有一凹面向着十二指肠的弧形压迹,形成“肩样征”,系肥厚的幽门肌近端对胃窦压迫所致。②幽门管细长,呈“线样征”。钡剂充盈狭窄又细长的幽门管,呈细线状,长约1.5~3cm,常呈凹面向上弧形弯曲。其中可见约2~3条平行细线条状影,为钡剂通过肥厚的幽门肌皱襞上下裂隙所致,称为“双轨征”。③十二指肠球底部蕈伞样压迹,边缘呈光滑的弧形,为肥厚的幽门肌远端压迫十二指肠球底部所致。④幽门“小突”形成,系持续的蠕动波不能通过幽门管在胃窦小弯侧形成尖刺状的突出。⑤完全梗阻者幽门管及十二指肠以下肠道均不显影。 【超声诊断】 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表现为胃腔下口腔道逐渐狭窄,幽门部增厚、肥大。幽门长轴切面,幽门腔的前后壁肌层增厚(大于或等于5mm),近端宽阔,远端狭窄,呈带状或梭状实质性低回声。幽门管长20mm以上。幽门短轴切面,肥大的幽门肌表现为一圆形团块状低回声,如管腔含气较多,中央呈强回声,则形成靶状。 【鉴别诊断】 需与幽门痉挛鉴别,幽门痉挛时幽门管长度正常,无肌块压迫胃窦和十二指肠球底征象,使用解痉药可使痉挛和梗阻症状消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