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子夜吴歌(其三) 秋歌(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子夜吴歌(其三) 秋歌(1) 【原诗】: 长安一片月(2),万户捣衣声(3)。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4)。 何日平胡虏(5),良人罢远征(6)。 【原诗作者】:李白 【导读入境】: 盛唐时期,边塞多事,征夫从征,思妇忧怨。李白这首《秋歌》就是一首写女子思念征夫的诗。 秋夜的长安笼罩在一片皎洁的明月之下,千家万户传出的捣衣声此起彼伏。一女子也加入了捣衣的合奏,正在为戍边的丈夫赶制寒衣。阵阵秋风中砧杵声声,饱含着她对边关戍守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一月月、一年年的等待是多么难捱。她在期盼,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胡虏,家家团圆,我的丈夫再也不用去边关远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思妇河边捣衣这样一个画面的描述,反映出边关多事,征夫从征给家庭和婚姻带来的不幸,也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亦实亦虚,虚实相生。如“长安一片月”这个月是具体的,但又是概括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构成各种不同的意象。由于见月怀人为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月亮能够勾起征夫的思妇之情,也能勾起思妇的思夫之情。正如“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诗中的“玉关”也不是一般的具体地名,而是泛指边关。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使诗的意境富于典型性,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因此有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气象于小巧中见宏大,情调于缠绵中见悲壮。如“长安”两句,虽是两句很平常的话,但它蕴含着多少精壮男子被征戍边,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的隐痛。“万户捣衣”可见战争规模之大,诗的境界也为之开阔悲壮。 又如作为爱情诗“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沈德潜语),结尾两句使本诗有了寄意,大大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思考题】: 1.本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的“月”能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2.是作者听到了“万户”捣衣声了吗?那么诗人又为什么这样写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