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公教”、“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有时也称“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正教(东正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天主”一词,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基督教产生不久,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主、西派以拉丁语地区为主。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即东正教。天主教除崇拜天主(即上帝)和耶稣基督外,还尊玛利亚为“圣母”;强调教徒必须服从教会权威;声称教士有受自天主的神秘权力,可代表天主对人定罪或赦罪;有一整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成为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恩格斯语);并设置“异端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在欧洲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国。曾于元代传入中国。元亡,中断。1582年(明万历十年)再次传入。鸦片战争后,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用作侵华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