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动脉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动脉炎 一、概述 大动脉炎又称Takayasu’s disease或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引起不同部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也可导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本病多见于女性,约90%在30岁以内发病。 二、病理生理 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感染(如链球菌、结核菌、病毒或立克次体等)引起动脉血管壁上的变态反应所致。因其表现特点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抗链“O”增高及抗黏多糖酶异常,血清中α、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增高,血中抗动脉抗体阳性,激素治疗有效等,提示本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理亦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各种原发性感染使体内产生抗体,由于再感染引起抗体抗原反应。主动脉系统对这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免疫学的亲合性,故易受影响而产生炎性病变。 三、分型 根据大动脉炎病变部位常分为以下类型: Ⅰ型:头臂动脉型。 Ⅱ型:胸腹主动脉型。 Ⅲ型:混合型。 Ⅳ型:肺动脉型。 1997年,Svensson等把升主动脉瘤列为第Ⅴ型(升主动脉瘤型)。一些学者单列出肾动脉型或冠状动脉型。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依据病变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少数患者早期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和月经不调等症状,以后逐渐减轻或消退,多数患者则无上述症状。 (1)局部症状:头臂动脉型可引起脑部缺血,出现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严重者可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 (2)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少数患者可发生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3)胸腹主动脉型或累及肾动脉:多伴有高血压,可有头痛、头晕和心慌等,下肢缺血时,出现无力、发凉、酸痛、易疲劳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4)合并肺动脉狭窄者则出现心慌、气短。 (5)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者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大动脉炎造成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2.体征 (1)血管杂音:在相应狭窄动脉的远端,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少数伴有震颤。 (2)高血压:为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增高明显。 (3)上、下肢收缩压差:同一个患者的四肢血压可在正常范围,也可升高、降低或测不出,视血管受累的情况。 (4)心脏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在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肺动脉型可在肺动脉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和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狭窄较重的一侧呼吸音减弱。 五、检查 临床疑似本病时,需进行以下检查。 1.化验室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为本病病变活动的指标。 (2)血清蛋白电泳:常有α1、α2及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下降。 (3)血清抗主动脉抗体:大动脉炎患者阳性率可达91.5%,对大动脉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2.心电图 约半数患者为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和劳损,少数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改变,肺动脉狭窄可表现为右室肥厚。 3.X线胸片 以左室扩大为主,有些病例可见升主动脉扩张。 4.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筛选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闭塞或扩张。对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可确定其关闭不全的程度和心功能状况。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是本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6.CT和磁共振成像 即可显示主、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近中段管腔的异常,还有助于观察管壁结构的变化。 六、诊断标准 (一)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1.发病年龄40岁以下。 2.间歇跛行。 3.上臂动脉搏动减弱。 4.两上肢收缩压差大于10mmHg。 5.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连接区有血管杂音。 6.动脉造影异常。 在上述6项中有3项符合者可诊断本病。 (二)Sharma等于1996年提出的新的诊断标准 Sharma等于1996年提出了新诊断标准,经临床实际操作验证,诊断敏感性从60.4%~77.4%提高到92.5%。 1.主要指标 左锁骨下动脉中段损伤、右锁骨下动脉中段狭窄和(或)特征性体征和症状至少1个月。 2.次要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颈动脉压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环扩张、肺动脉损伤、左颈总动脉中段损伤、头臂动脉干远端损伤、胸降主动脉损伤、腹主动脉损伤和(或)冠状动脉损伤。 如达到2项主要指标,或1项主要指标加2项次要指标,或4项次要指标,可获高概率TA诊断。 (三)诊断标准之三 1.发病缓慢,发病早期患者常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胃纳差,乏力,游走性关节痛,高血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以及伴有血管杂音,可能为大动脉炎的发病早期或为疾病的活动期。 2.肢体有缺血症状和体征,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 3.脑缺血,头昏头痛,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动脉有血管杂音。 4.顽固性高血压,伴有背部、腹部或胸部血管杂音。 5.无脉症及眼球震颤,虹膜萎缩和视网膜萎缩。 6.应该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疾病。 (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析700例大动脉炎的临床结果,提出了大动脉炎的7项诊断标准(见刘力生主编的《高血压》),可定性诊断。 七、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述疾病鉴别诊断: 1.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 2.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闭塞或主动脉瘤。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4.胸廓出口综合征。 5.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FMD)。 6.结节性多动脉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