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谈虎色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谈虎色变

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便紧张得脸色大变。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三节: “以致自由平等权利独立进取等最美善高尚之主义,将永为天下万世所诟病,天下万世相与谈虎色变曰: 当二十世纪之初,中国所谓有新思想新知识新学术之人,如是如是。”
●《二程遗书》二上: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色: 脸色。相传古时有位农夫被虎咬伤后,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来,他听说虎咬伤了人,别人不以为然,他却极度恐惧,脸色大变。

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

色: 脸色。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源自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
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颐在谈论关于知识问题时,强调只有亲自参加实践或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获得“真知”。为了把问题阐述得更清楚,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唯独田夫一个人脸色和众人不一样,紧张得厉害)。”程颐接着说道:“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意思是: 像老虎能够伤害人,即使仅有三尺高的孩子,他们也都是懂得的,然而他们并不真正知道老虎如何伤害人及其可怕的程度,真正知道者只有像田夫这样的人。
程颐说的“谈虎色变”,指的是如何获得“真知”的道理,后人用之为成语,意思已有变化,现在多用以比喻一提到某种可怕的事件就情绪紧张。

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

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神情紧张,连脸色都变了。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成〉比喻提到自己害怕的人或可怕的事物就紧张、恐惧:谈虎色变的胆小鬼。

谈虎色变

田夫为虎伤害之事。《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后喻只要谈到可怕的事物,就神经紧张,甚至心生恐惧。明归有光《震川先生文集》八《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意谓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后用“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绪就非常紧张。《野叟曝言》一四二回:“昔人云‘谈虎色变’,朕此时觉烈火、寒冰、臭秽、刀剑诸怪异,如剥肌肤也。”

忙碌紧张

忙碌紧张

忙迫
一提到可怕的事就心情紧张,脸色失常:谈虎色变
心情紧张:蹑足屏息
心情紧张,担心:捏把汗 捏一把汗
心情很紧张或表情不自然:紧绷绷
极度惊险紧张:惊心动魄 惊魂动魄 惊魂动骨 惊魂夺魄 惊魂荡魄 惊魂駴目 惊魂摄魄 惊魂悚魄 惊魂眩魄 惊心吊魄 惊心动胆 惊心骇魄 动魄惊心 动心惊魄 怵魄动心 破胆惊魂 动心駴魄
极为吃惊,紧张,害怕等:汗毛直竖 寒毛直竖 寒毛卓竖
紧张的样子:牵筋缩脉
惊慌紧张的样子:惊乍乍
(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紧张)

另见:精神1 兴奋 心不安 恐怖

☚ 紧张   担心、顾虑 ☛

谈虎色变谈虎变色tán hǔ sè biàn

turn pale at the (mere) mention of a tiger—turn pale at the mere mention of sth terrible; be mortally afraid of
❍ 他深知手下的将校一听说要去同清兵作战,就心惊胆战,~…… (姚雪垠《李自成》Ⅰ—225) Sun knew that his officers were mortally afraid of fighting the Manchus.

谈虎色变tan hu se bian

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a tiger

谈虎色变

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a tiger—be pale even at the mention of the name of sb;get jittery at the mere mention of sth.terrifying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比喻一提到身受其害的事情,精神就紧张起来。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a tiger, turn pale at the mere mention of sth. terrifying, pale even at the mention of the name of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解义】一谈到老虎,脸色都吓变了。比喻一谈到某事就害怕。
【例句】肺结核曾经是一种让人~的疾病。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原指被虎咬伤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说到可怕事情,精神立即紧张。《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谈虎色变

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俩是同胞兄弟,两人在细微之处,观点有所不同,但在重大问题上,却高度一致,后人将他们合称为“二程”。
二程在洛阳聚徒讲学,不少人慕二程的名投到他们门下。
一次,学生问他们:“先生学问广博。天下事千千万万,你们都知道吗?”
程颐虽然以圣人自居,但他也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事很多很多,他说:“人从生下来,只有吃奶是天生就知道的,每个人都有所知,有所不知,有所能,有所不能。但各位只要努力学习,都可以获得知识。”
“各位要注意,不但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从实践中积累知识。前者的学问是常知,后者的学问才是真知。”程颢在一旁补充道。
“先生能否具体讲讲什么是常知,什么是真知吗?”学生又问。“常知”和“真知”的说法是他们以前没听过的。
“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常知,什么是真知。”二程对众弟子说。
“比如说‘金’,穷人和富人一样,知道金有黄金和白金之分,还可以说出金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但是,只有富人对金的认识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因为他们家里就有金,穷人没有金,根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金。穷人对金的认识不过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再比如‘脍炙’,人人都知道‘脍炙’鲜美无比。但贵族家里山珍海味,享受不尽,他们能亲口尝尝‘脍炙’是什么味道,是真正知道‘脍炙’的滋味的,这是‘真知’,而普通百姓见都没见过‘脍炙’,仅仅知道‘脍炙’鲜美无比,这点知识也是道听途说的常知而已。
“再说一个我亲眼见过的事。从前,有一个田夫在山间劳动时,遇上一只老虎,被咬伤差点送了命,到现在伤口还隐隐作痛,每想起来,都特别害怕,心有余悸。有一次田间休息时,大家说到老虎伤人,都变了脸色,只有田夫的脸色与众不同,他感到特别紧张。因为他亲身体验过老虎的厉害,仿佛一闭眼,就浮现出老虎那凶猛的样子。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老虎的厉害啊。”
“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老虎的厉害。后来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情绪紧张。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被虎咬伤过的人一听谈到老虎就脸色大变。后比喻一提到曾受其害的事情心情就紧张起来。《二程全书·遗书》:“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例】宪兵队在贝当路,人们~,讳言其名,称之为“贝公馆”。(柯灵《墨磨人·遥寄张爱玲》)
〔近〕闻风丧胆 后者多用于军事中,前者使用范围更广。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释义】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 ?? ?? ???? ????.
?? ??? ?????.
【例句】一听到癌症,大家都谈虎色变。
??? ?? ??? ???? ?????.
【近义词】杯弓蛇影 闻风丧胆
【反义词】面不改色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谈到老虎,人们的脸色就变了。形容一提到可怕的事物,精神就紧张、恐惧。苏雪林《花都漫拾》:“我是在香港住过一年的人,香港匪风之盛,至今教我~。”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近义〕闻风丧胆
〔反义〕不动声色 面不改色

一提到可怕的事就神经紧张起来谈虎色变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色:脸色。被老虎咬伤过的人,一谈到老虎就脸色大变。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举例 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默然劝己?(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一谈到老虎脸色都变了。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心情紧张,脸色失常。
〔例〕《柯灵七十年文选》:“然而也还有更穷凶极恶、近于劫夺的剥削,那就是使人~的,二房东的居奇。”
【辨析】“谈虎色变”与“闻风丧胆”都有“一提到,就令人害怕”的意思。“谈虎色变”侧重于紧张,“闻风丧胆”仅表示害怕。“闻风丧胆”前面可与“打得”“杀得”等词搭配,“谈虎色变”不能。

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

色变:这里指因恐惧而变了脸色。《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常见:曾见。程颐本以此事说明只有亲身实践过才有真知。后以“谈虎色变”喻指一提到曾身受其害的事或可怕的事就紧张恐惧。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被虎伤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就变了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或身受其害的事情就特别紧张。也作“谭虎色变”。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解义】 一谈到老虎,脸色都吓变了。比喻一谈到某事就害怕。
【例句】 肺结核曾经是一种让人~的疾病。
【近义】 心有余悸、闻风丧胆
【反义】 无所畏惧、神情自若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 脸色。这是《二程遗书》中的故事: 有一个农夫被老虎咬伤过,后来有人说起老虎伤人,别人都不过听听而已,唯独那个农夫脸色都变了,可见真正经历过与理论上的了解反应是不同的。后来就用“谈虎色变”指一提到可怕的事便紧张、恐惧。苏雪林《花都漫拾》:“我是在香港住过一年的人,香港匪风之盛,至今教我~。”

谈虎色变tan hu se bian

色:脸色。原指曾被老虎咬伤的人此后一谈起老虎就吓得变了脸色。后来用以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马上就高度紧张。
【近】闻风丧胆惊弓之鸟
【反】不动声色面不改色

谈虎色变 胆战心惊tán hǔ sè biàn;dǎn zhàn xīn jīng

色:表情。形容提到某事,心里非常恐惧。师哲《对周总理的片断回忆》:“可是,就是这位鼎鼎大名的伟大人物,竟被……当权者们视为危险人物,~。”
谈虎色变 提心吊胆
tán hǔ sè biàn tí xīn diào dǎn


人人自危 鸡犬不宁rén rén zì wēi;jī quǎn bù níng

形容众人都感到自身有危险,面临骚扰和危难连鸡狗都不安宁。沈醉《我这三十年》第二十五章:“那么一小撮人,把一个这么多人口的国家弄得~,这是一个多么值得记住的惨痛教训啊!”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xīn jīng dǎn zhàn;máo gǔ sǒng rán

毛:毛发;骨:脊梁骨;悚:害怕。形容心里非常惊恐,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十分害怕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龙王见说,~,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

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

色:脸色。 原指被虎伤害过的人,一谈到虎就吓得脸色都变了,说明只有亲身实践过的人,才能获得真知。今多比喻一提起曾身受其害的或可怕事物,神色就紧张起来。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例】他深知手下的将校,一听说要去同清兵作战就心惊胆颤,谈虎色变。(姚雪垠《李自成》)
❍ 不断进步的科学和无比优越的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征服了肺病,它今天不再使人谈虎色变了。(巴金《谈〈寒夜〉》)

Y234【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谈起老虎,连脸色都变了。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神情就极度紧张。色:脸色,神色。原意是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老虎的厉害。

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

〔其他〕 色,脸色。原指曾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比喻亲自经历过的事情,就有真知。后多比喻一提起害怕的事物,脸色就变了,精神就紧张起来。语本《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邓贤《中国知青梦》:“小流氓~,作鸟兽散。”
△ 用于可怕的事情,一经谈起,令人惊慌不止。
【近义】心有余悸 闻风丧胆
〖反义〗泰然处之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即一讲到老虎,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精神就紧张起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