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等水准测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了应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还能够应用于建立小区域首级高程控制网。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起算点高程应尽量从附近的一、二等级水准点引测,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一、二等水准点,则在小区域范围内可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建立独立的首级高程控制网,假定起算点的高程。三、四等水准测量及等外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列于表5-9。 表5-9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尺法观测,其在一个测站上的技术要求见表5-10。 表5-10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和记录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1)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1)、(2)、(3); 2)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4)、(5)、(6); 3)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三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其优点是可消除或减弱仪器和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1)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1)、(2)、(3); 2)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4); 3)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5)、(6)、(7); 4)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 下面以三等水准测量一个测段为例介绍双面尺法观测的程序(四等水准测量也可以采用),其记录与计算参见表5-11。 表5-11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2.测站计算与校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100 前视距离:(10)=[(4)-(5)]×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累积差:本站(12)=本站(11)+上站(12) (2)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校核 前尺:(13)=(6)+K1-(7) 后尺:(14)=(3)+K2-(8) (3)高差计算及校核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校核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17)=(14)-(13) 高差中数:(18)=[(15)+(16)±0.100]/2 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0.100;反之,取-0.100。 (4)每页计算校核 1)高差部分 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还应等于该页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即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 ∑[(3)+(8)]-∑[(6)+(7)]=∑[(15)+(16)]=2∑(18) 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 ∑[(3)+(8)]-∑[(6)+(7)]=∑[(15)+(16)]=2∑(18)±0.100 2)视距部分 末站视距累积差值:末站(12)=∑(9)-∑(10) 总视距=∑(9)+∑(10) 3.成果计算与校核 在每个测站计算无误后,并且各项数值都在相应的限差范围之内时,根据每个测站的平均高差,利用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至此完成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整个过程。 4.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是用于工程水准测量或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其精度低于四等水准测量,故称为等外水准测量(也叫五等水准测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