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节税筹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节税筹划 基本案情 某中外合资企业A公司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生产工业品出口,2004年自营出口20000万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500万元,该公司自营出口执行先征后退的管理办法,增值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则: 年应纳增值税额=20000×17%-1500 =1900(万元) 出口环节应退增值税=20000×13% =2600(万元) 征税机关可征增值税1900万元,退税机关应退税2600万元,退税扣减征税后,该企业实际可得到的税收补贴为700万元。 问,A公司是否可以通过筹划以获得更多的税收补贴? 节税分析 假设A公司有关联外贸B公司,A公司把产品以同样的价格销售给B公司,B公司再以同样的价格销售到境外,A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20000元,则: A公司应纳增值税=20000÷(1+17%)×17%-1500 ≈1405.98(万元) B公司可得到退税=20000÷(1+17%)×13% ≈2222.22(万元) 税务机关征税1405.98万元,退税机关退税2222.22万元。 A、B两公司实际可得到的税收补贴为 2222.22-1405.98=816.24(万元) 节税结果 由此可见,同样的外销收入,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以A、B两家关联公司来看,自营出口实际得到的税收补贴是700万元,而通过外贸出口实际得到的税收补贴是816.24万元,两者相差达到116.24万元(816.24-700)。显然,通过外贸出口对A、B公司更加合算。 特别提示 虽然将货物销售给外贸公司,由外贸公司再出口,可以得到税收上的好处,但有时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分析。当出口货物受出口配额或出口许可证限制时,外贸企业可将收购的货物委托他人出口或者再调拨销售给其他外贸企业出口,前者仍由自己办理退税,后者由接受调拨货物的外贸企业办理退税;而且在这两种方式下,双方都可自己结汇且谁办理结汇都不影响退税。当外贸出口企业所在地出口退税指标不足或某些人为原因影响正常的出口退税业务时,外贸出口企业可将收购的货物以调拨的方式销售给其他外贸企业,由另一外贸企业出口和办理出口退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