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梦中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梦中作 梦中作
《彦周诗话》记载说:“季父病中,梦至一处泛舟,环水皆奇峰可爱,赋诗云云。既寤而言之,后数日卒。”许彦周所指,便是这首《梦中作》,按这个说法,这首小诗所叙,便当是诗人最终的归宿处,因而带有浓厚的佛家圆寂似的证悟在内。 许彦周所叙真实性如何,可置而不论,但诗人曾深受禅宗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的影响却是显然的。他另有一首《题善山院》诗说:“瓦炉柏子袅残烟,午梦醒来一畅然。不悟功名负终老,荒山饥走又三年。”对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的向往,使他的诗作往往体现出清新的禅境和浓厚的禅味。这首《梦中作》便是这样一篇会心之作。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很单纯,但境界优美、神韵飘逸,别有一种隽永的情味。全诗四句都写景,前实后虚,互为融合。诗人置身于一个令他耳明目净的境地里:四周山色青翠,浓绿欲滴,生意盎然; 群峰环抱中是一湾静水,湖光耀眼,波平如席。直使人觉得这一方天地之中,蕴含着一种为尘世间所没有的特有的宁静与幽清。面对这清新明丽的景色,诗人似乎顿然间悟透禅机,领略到随缘任性、萧散自然的乐趣:“风月不相识,相逢便相得”,风月本不相干,而一旦两相融合,便给人以说不尽的愉悦,看不完的变幻。两者互相契合,了无痕迹; 人与自然又何不如此? 或许诗人正是得此启发,而禅关参透,在一片无边的风月中寻得了自己的归宿吧?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无迹可求,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这首小诗写景虚实相生、疏朗有致,虚涵概括,看去似不经意,但神韵天然,禅意入骨。 ☚ 许安仁 王铚 ☛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幽隽,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 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归,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既归,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不禁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东坡《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读完全诗,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这诗在《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二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皇祐元年(1049),可能为同时所作。这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曾对此诗作过分析。他认为古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不同特点: 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古时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欧阳修这诗都属此类。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紧密相关,如金昌绪的《春怨》即是。这首《梦中作》,确如升庵所说,写的乃是秋夜、春宵、棋罢、酒阑等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又是浑然天成,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宋诗精华录》) 这诗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显然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梦中作》meng zhong zuoWriting in the Dream→蔡襄 (Cai Xi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