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物 陈寅恪于1950年发表《崔浩与寇谦之》(《岭南学报》第11卷第1期)对寇谦之身世进行了考证,并分析了他的思想。前面提到的汤用彤的论文和札记解剖了寇谦之和陶弘景的政治、宗教思想。杨向奎的《论葛洪》(《文史哲》1961年第1期)认为葛洪在整体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在一些问题上具有进步的历史观。“文化革命”前,有十几篇文章介绍葛洪、陶弘景和孙思邈在化学、医药学及科技等方面的杰出贡献。汤用彤的《康复札记四则》中的《“妖贼”李弘》一则,从《晋书》中查出4处关于李弘起义的记载,得出结论说:“李弘一名当为两晋之时利用道教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的代名词”;并查出利用道教领导农民起义的另一领袖的代名词卢悚的两处记载。方诗铭《关于李弘、卢悚两位农民起义领袖的事迹》(《文汇报》1962年3月2日)一文披露,又在《晋书》中查到一处李弘,在《晋书》和《魏书》中查到三处可补充卢悚事迹的记载。粉碎“四人帮”后,方诗铭《与张鲁齐名的李弘是谁》(《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5期)一文,又考证出三处李弘,并确认李弘就是杨雄所称道的李仲元,与杨雄同时。唐长孺《史籍与道经中所见的李弘》(《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和王明的《农民起义所称的李弘和弥勒》(《燕园论学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除了又考证出几处李弘外,还发现10处李洪。唐长孺认为李洪即李弘。这样,历史上称李弘起义者,从时间看下及隋末,从地域看南达河南,湖北,西北抵甘肃成县。王明不同意李弘为西汉人的说法,认为李弘始于晋。对葛洪,陶弘景研究的文章仍较多。有的学者还对孟法师,蔡寻真、李腾空,陈搏、成玄英,王玄览和刘一明等道教人物进行了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