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齐助楚攻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齐助楚攻秦 【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夺取了曲沃。 后来,秦国打算讨伐齐国,但齐楚两国邦交很好,秦惠王很忧虑,对张仪说:“我打算讨伐齐国,可是齐楚两国关系正很友好,你替我谋划一下,怎么办?”张仪说:“请大王给我准备好车马和礼物,让我去试一试。” 张仪到南方见到楚怀王说:“敝国大王最悦服的人,没有能超过大王您的;就是我最愿意去做臣子的,也没有能超过大王您的。敝国大王最憎恶的人,没有能超过齐王的;就是我最憎恶的人,也没有能超过齐王的。如今齐王的罪行,对于敝国大王来说是最严重的,敝国想要讨伐齐国,但是大王您却与齐王交往密切,因此,敝国大王不能听从您的命令,而我也不能做您的臣子。大王您假使能闭关与齐国绝交,我将让秦王献给您方圆六百里的商于之地。如果这样,齐国一定会孤弱,齐国孤弱了,就一定会听从大王的役使。 那么这是北面削弱了齐国,西面有德于秦国,并且又获得独自占有商于这片土地的好处,那么这一个计策,就能获得三种利益。” 楚王非常高兴,就在朝廷上宣布说:“我得到方圆六百里的商于之地了。”大臣们听说后都来祝贺,陈轸最后来见楚王,唯独他不肯祝贺。 楚王说:“我不烦劳一个士兵,不损伤一人,就能得到方圆六百里的商于土地,我自认为办了件聪明事。士大夫们都来祝贺,唯独你不祝贺,这是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我看商于的土地不可能得到,而且必然会带来祸患。所以不敢胡乱祝贺。 ”楚王问:“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这样的盟国。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到却先与齐国绝交,这样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怎能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如果让秦国先献出土地然后再与齐国绝交,秦国一定不会干的,先与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国讨还土地,必将受到张仪的欺骗。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这样西面出现秦国的祸患,北面断绝了与齐国的邦交,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必然会进攻楚国。”楚王不肯听从,说:“我这件事一定会办好,你还是闭上嘴别讲了,等著瞧我的成功吧!”楚王派人去同齐国断交,使者还没有回来,又再次派人与齐国绝交。 张仪返回秦国,秦王派人出使齐国,齐秦两国的邦交暗中建立起来了。楚国于是就派一位将军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回到秦国,一直称病不上朝。楚王说:“张先生认为我不与齐国绝交吗?”于是又派了一名勇士前去辱骂齐王。张仪知道楚国真同齐国绝交了,这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者,说:“(给你们)从某地至某地,方圆六里的土地。”楚国的使者说:“我听说是六百里,没听说只有六里。”张仪说:“我本来就是个小人物,哪里能得到六百里地呢?”使者回来报告楚王,楚王大怒,打算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讲话吗?”楚王说:“可以了。”陈轸说:“讨伐秦国不是好办法,大王不如因此送给秦国一个大都邑,和秦国一同讨伐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损失的土地,还可以从齐国得到补偿。楚国不是还可以保全吗?大王如今已经同齐国绝交,又去责备秦国的欺骗之罪,这是我们自己促使齐、秦两国联合起来,我国一定会大受伤害。 ” 楚王不肯听从,就发兵进攻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起来,韩国也追随他们,楚军在杜陵被打得大败。所以楚国的土地和军民不只是被削弱了,而是仅仅没有灭亡。这都是因为没有采纳陈轸的计谋,而又误听了张仪的话的缘故。。【注释】: ❶ 本文出自《战国策·秦二》。 曲沃:魏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的曲沃镇,此时为秦所有。 ❷ 患:忧虑、担心。 ❸ 虑:考虑、谋划。 奈何:怎么办。 ❹ 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约车:准备车辆。 约,束、套。 并:和。币:此指聘币,赠人的礼物。 ❺ 楚王:此指楚怀王,公元前328至公元前299年在位。 弊邑:谦称自己的国家。弊,通“敝”。 说:通“悦”。 前一“大”字:形容词用如动词,意为超过。 ❻ 唯:虽,即使。 ❼ 先:同“大”。 齐王:此指齐湣王,约公元前300至公元前284年在位。 ❽ 厚:重、大。 是以:因此。 事令:听命。 事,听从。 ❾ 商于:秦地。商,陕西商县东南。于,河南西峡县东。 ❿ 役:役使。 ⑾德:此指有德于、施恩。 私:独自占有。 三利俱至:指上文所说的“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之地”。 ⑿宣言:公开说出。 不谷:君主自称的谦词。 ⒀闻见:偏义复词,“闻”有义,“见”是构词的陪衬部分。毕:全,都。陈轸:战国时著名策士,曾在秦为官,此时在楚,为楚怀王臣。 ⒁患:祸患。 妄:虚妄。 ⒂孤:孤立。 ⒃责:求、讨还。 ⒄惋:叹恨。 ⒅弭(mǐ):止。 ⒆反:通“返”。 阴合:暗中联合。 ⒇因:于是,就。 (21)詈(1ì):骂。 (22)从:通“纵”,长。 (23)固:本来。 小人:小人物。 安:哪里。 (24)赂:赠送。 名都:有名的大都邑。 亡:此指失地。 偿:补偿。 (25)尚:还、犹。 (26)责欺:指责欺骗之罪。 (27)杜陵:古地名。 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28)非:不但、不仅。 仅以救亡者:仅仅是没有灭亡。 过:误。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❶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❷ 。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❸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❹ ”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❺ ;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❻ 。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❼ ;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 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❽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❾ 。 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❿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⑾”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⑿”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⒀。 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⒁”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⒂?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⒃。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⒄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⒅”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⒆。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⒇。 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21)。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22)。”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23)?”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24)。楚国不尚全乎(25)?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26)”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27)。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28)。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