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带云) 大嫂,你看好大雪也! (唱) 【滚绣球】 是谁人碾琼瑶往下筛,是谁人剪冰花迷眼界。恰便似玉琢成六街三陌,恰便似粉妆就殿阁楼台。(带云)似这雪呵,(唱) 便有那韩退之蓝关前冷怎当,便有那孟浩然驴背上也跌下来。(带云)似这雪呵,(唱) 便有那剡溪中禁回他子猷访戴。则俺这三口儿兀的不冻倒尘埃。(做寒战科,带云)勿、勿、勿。(唱) 眼见的一家受尽千般苦,可甚么十谒朱门九不开,委实难捱。 【倘秀才】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这雪呵偏向俺穷汉子身边乱洒来。(带云) 大嫂,(唱) 你看雪深埋脚面,风紧透人怀。我忙将这孩儿的手揣。 【滚绣球】 见哥哥酒斟着磁盏台,香浓也胜琥珀。哥哥也你莫不道小人现钱多卖。问什么新酿茅柴。(带云)这酒呵,(唱) 赛中山宿酝开,笑兰陵高价抬,不枉了唤做那凤城春色。(带云)我饮一杯呵,(唱) 恰便似重添上一件绵帛。(带云)这雪呵,(唱) 似千团柳絮随风舞。(带云)我恰才咽下这杯酒去呵,(唱) 可又早两朵桃花上脸来,便觉的和气开怀。 《看钱奴》 (原名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剧情内容是: 曹州秀才周荣祖上京应举,将祖传家财埋于墙下。邻近穷汉贾仁怨天地不公,屡屡向东岳大帝乞求财富。东岳殿神灵因周荣祖之父毁坏佛寺,要罚周荣祖过贫困生活,又念 “天不生无禄之人”,答应将周家福力暂借贾仁二十年。果然贾仁掘得周家宝藏,顷刻暴富。周荣祖落第后,财宝被人盗去,衣食艰难。饥寒交迫之中,只得忍痛将儿子卖给贾仁。不劳而获骤富后的贾仁非常吝啬,一文钱也舍不得花,做了二十年的 “看钱奴”。贾仁死后,周荣祖认回儿子,看见贾家的金银刻有其祖父的题记,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家财产。剧作借周荣祖和贾仁之间的荣枯转换,证明贫富皆由天定,善恶自有报应,宣扬宿命论思想,这显然是不足取的。但第二折中对周荣祖被迫卖儿时凄惨情景的生动描写,对守财奴贾仁吝啬狡诈形象的成功刻画,以及对环境气氛的浓重渲染和对细节的精心安排,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使人们能够从这幅逼真的生活图画中,看到元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角,从中窥见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于苦难生活中的遭遇和愤怒,富人对贫困者盘剥时的鄙吝心机。 周荣祖一家洛阳探亲不遇,折返时“正值暮冬天道,下着连日大雪”,路途的苦楚可想而知。元曲中 【正宫】 套数例由 【端正好】 开头。剧作家首先以浓重的笔墨渲染铺写了当时的环境气氛和自然情景。“赤紧的路难通,俺可也家何在?” “赤紧的”、“俺可也” 都属衬字,前一句使人们看到可怜的一家三口在雪地上跋涉的艰难情状,他们在深深的积雪中每迈出一步都是那样吃力; 后一句形式上是反问,是问自己? 是问妻儿?还是问苍天?这两句深浸着周荣祖饥寒交迫、流落于途时的哀叹之意。“休道是乾坤老山也头白。” 由自身及四野,不要说自己穷困潦倒,抬眼望去,乾坤也变得空空荡荡,老山也都愁白了头。形象化的曲词表现了周荣祖因内心的沉重,在他眼里连世界也变了模样,蒙上了浓厚的哀愁的色彩,实则是主人公心境的外射。末两句直诉境遇,感叹深沉。 面对雪境和愁苦,书生周荣祖不可能没有情感要抒发。元曲 【正宫】 套数 【端正好】 之后一般紧接 【滚绣球】 曲牌。【滚绣球】 一至四句为第一叠,五至八句为第二叠,两叠句式平仄大致相同,重复作之,故名。第一叠中,“碾琼瑶往下筛”,“剪冰花迷眼界”,是对雪花飘飞景象的文字性描述,“玉琢成六街三陌”,“粉妆就殿阁楼台”,是对大雪后自然界的形象化比喻。这些都是读书人眼中的景物,颇符合书生的声口。由景物产生联想,第二叠写他想到被贬的官吏韩愈赴任时蓝关遇雪被阻,不得意的诗人孟浩然骑驴出游因雪受寒,就连王子猷雪夜访戴也无果而返,他们的境遇相比都要好的多,自己一家三口身上无衣,肚里无食,则不免“冻倒尘埃”。联想所及的三人,都是史有记载的著名文人,所以这种联想是合理的,自然的,只是景况大有不同。第二叠与第一叠的句式稍有变化。为了渲染这大雪纷飞以及气候寒冷的氛围,和由此带给主人公一家的愁苦,作者不惜使用大量唱词来加深它的浓重感。“十谒朱门九不开”,是元剧习用语。受苦受难之人,富贵人家不肯予以救济,反倒是一个酒店伙计给了帮助。 周荣祖三口人来到一家酒店门前,请求到店里避一避。好心的店小二说: “那一个顶着房子走哩?” 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时 “雪越下的紧了”。元曲中 【滚绣球】之后必用 【倘秀才】,两个曲牌又称“子母调”,可互相循环使用。【倘秀才】 曲中“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既是周荣祖,同时也是其妻、儿的切身感受。“肚里饥失魂丧魄,身上冷无颜落色”,是对偶格,也叫 “律句对”。连饿带冻,每个人都脸色苍白。飞雪奇寒的严冬,富人围炉饮宴,是不肯外出的,流落于外、无家可归者只能是穷人。在此时的周荣祖看来,这飞飞扬扬的大雪仿佛是偏和自己过不去,有意向 “穷汉子身边乱洒来”。“雪深埋脚面,风紧透人怀” 二句,对仗工稳,亦称“合璧对”,形象地勾勒出了风雪严寒之中流离者的狼狈处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处于此种情景中的周荣祖首先想到的是儿子: “我忙将这孩儿的手揣。” 剧作家赋予人物的这一个动作,真切地表现出了一家三口在冰雪天地中相依为命的战栗和颤抖,将主人公的舔犊之情和盘托出,同时又为下文的卖子作了有力的铺垫。 守着酒店的周荣祖一家,急需温暖身心,却因潦倒无钱买酒。店小二见状,将三钟利市酒送他们吃。饥寒交困中的周荣祖,感激不见钱眼开的小二哥,因此也不问好酒劣酒,实际在他的眼里和口中,这酒 “香浓也胜琥珀”。“赛中山宿酝开,笑兰陵高价抬,不枉了唤做那凤城春色”,是对酒的赞美,更是对雪中送炭的店小二感激中的恭维。饮了一杯酒,身心转暖,立即有了不同的感受: “似重添上一件绵帛。” 就连眼前的雪景也成了富有诗意的 “千团柳絮随风舞”。其实能够使主人公“和气开怀” 的不单是这杯酒,更重要的是店小二带给他们的温情和关怀。剧作者这样处理人物关系,是要表明下层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描写店小二的善良、厚道,是为了与贾仁买子时所表现出的狡诈、悭吝相映照。这也是剧作者的高明之处。 以上四支曲是《看钱奴》 第二折 【正宫·端正好】 套十一曲中的前四曲,曲文中有对雪景的描摹,有由此产生的联想,有对一家人不堪冻饿的诉说,有对店小二所赠酒的赞美,摹景抒情,都颇符合读书人的身份; 有文学性较强的律句,也有元时的口语、俗语,文雅与本色交融,浑然一体,剧作者不愧为撰写曲文的高手。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倘秀才】 俺儿也差着一个字千般的见责。(云)那员外好狠也。(唱)那员外伸着五个指十分的便掴,打的他连耳通红半壁腮。说又不敢高声语,哭又不敢放声来,他则是偷将那泪揩。 【滚绣球】 也曾有三年乳十月胎,似珍珠掌上抬。甚工夫养得他偌大,须不是半路里拾的婴孩。我虽是穷秀才,他觑人忒小哉。那些个公平买卖,量这一贯钞值甚钱财。(带云)员外,你的意思我也猜着你了。(陈德甫云)你猜着甚的? (正末唱) 他道我贪他香饵终吞钓,我则道留下青山怕没柴,拼的个搠笔巡街。 开头几支曲对环境氛围渲染的作用是一箭双雕的,既刻画出人物在规定情景中的具体形象,又为由人物心理机制的变化所引起的事态的发展作了铺垫。处于无奈境地的周荣祖与妻子商议后,为了让儿子逃个活命,决定接受店小二的建议,将孩儿卖与别人。当听说这要买孩儿的财主家 “儿女没有一个” 时,他们心里似乎产生了沉重中的一丝轻松,甚至是无奈中的些许欣慰,因为买主家无有儿女将意味着孩子日后的处境会相对好一些。陈德甫请示贾仁之后,要周荣祖写卖子的文书。 如果不是风雪交加,饥寒交迫,周荣祖夫妇是断不肯将爱子卖给他人的。这里的三支曲主要表现周荣祖夫妇卖儿时的过程和此时的复杂心情。【滚绣球】 “我这里急急的研了墨浓,便待要轻轻的下了笔划”,“急急的”三字极妙,写主人公看到了儿子逃生的希望,一时表现出某种冲动与急切,“轻轻的” 三字尤富表现力,到下笔时又想到儿子将与自己生离,又五内如焚,高举笔管却落不下来,深刻表现了走投无路的穷秀才卖子时内心的痛苦和煎熬。曲词带有一定的动作性,非常适宜表演。聪明的儿子已经看出了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周荣祖只好实话实说: “呀! 儿也,这是我不得已无如之奈。” 字里行间浸满哭诉之音。当儿子哭着要求 “活便一处活,死便一处死” 时,周荣祖更是心如刀绞,手臂连举起毛笔的力气也没有了。“这孩儿性情乖,是他娘肠肚摘下来。今日将俺这子父情可都撇在九霄云外,则俺这三口人生扢扎两处分开。” 人生最为痛心者,莫过生离死别。孩子那样聪明懂事,恋父依母,不愿离去,父母无力养活,为了儿子的生存,忍痛卖与他人,现在哪里还顾得全父子之情、母子之恋。此时的周荣祖已不再是一个书生,而是一个内心充满爱子之情不忍分离的慈父。其曲文也不再有较强的文学色彩,而是直为口语,似从心底奔涌出来的天然的人性之情、父子之爱。“做娘的伤心惨惨刀剜腹,做爹的滴血簌簌泪满腮。” 【滚绣球】 曲牌要求九、十两句须对仗,“伤心” 对“滴血”,“滴血” 也是“伤心” 的结果; “刀剜腹” 对“泪满腮”,都是言悲痛的程度,尤其是 “惨惨” 与“簌簌” 两组双声词相对,十分真切地表现了父母面对将要分离的爱子的悲痛欲绝。曲末与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事相比,郭巨埋儿是因子分祖母食,这里只说无可奈何,非取孝顺义。卖儿鬻女是人世间最令人伤心惨目的景象,剧作家出于深挚的同情,活画出了这一场面。 【滚绣球】 与 【倘秀才】 两个曲牌之间有一段宾白,写周长寿不肯承认自己姓贾因而挨打的经过。“差一个字” 即是姓贾还是姓周的姓氏,只因一个字,便被贾仁夫妻千般地责骂。贾仁甚至出手痛打这个维护姓氏的小孩儿: “那员外伸着五个指十分的便掴,打的他连耳通红半壁腮。” 掴,以掌击面,“十分的”,尤言 “恶狠狠的”,这是周荣祖亲眼目睹的贾仁对自己骨肉的折磨。一个小孩子,在命运突然产生转折时是不知如何把持自己的,遭到毒打后,他“说又不敢高声语,哭又不敢放声来,他则是偷将那泪揩”,一副委屈无奈,心中有话不能说出口的可怜神情。以周荣祖之口道出这令人心酸令人愤慨的场面,催人泪下,使读者、观众为长寿的命运担忧,尚未离开父母尚且如此,日后寄人篱下的岁月将会是怎样的呢? 【倘秀才】 曲后是一大段宾白。当陈德甫提醒还未付卖主恩养钱时,这个贾仁,贫穷时在神灵前反复祈祷: “上圣可怜见,但与我些小衣禄食禄,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我可也会舍的。” 骤然大富之后,竟是另外一种嘴脸。先是在口授陈德甫卖儿文书时就设下了圈套,一是不言明谁付谁恩养钱多少,二是写明如若反悔,罚宝钞一千贯与不反悔之人。陈德甫要求他付与周荣祖恩养钱,贾仁便胡搅蛮缠: “甚么恩养钱? 随他与我些便罢。” 理由是“如今要在我家吃饭,我不问他要恩养钱,他倒问我要恩养钱。” 还要倒打一耙,说周荣祖反悔,“罚一千贯宝钞来与我”。陈德甫再三说合才极不情愿地开库取出一贯钱,并且申明: “一贯钱上有许多宝字,你休看的轻了。你便不打紧,我便似挑我一条筋哩。” 周荣祖妻张氏气愤地说: “怎生与我一贯钞? 便买个泥娃娃儿,也买不的。” 【滚绣球】 前一叠是剧烈翻腾的心理活动,申诉穷人家的孩子也是母亲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辛苦养成,而贾仁只付一贯钱,简直与乘人之危、恃强抢夺无异。“我虽是穷秀才,他觑人忒小哉。那些个公平买卖,量这一贯钞值甚钱财?” 后一叠是对贾仁不公平做法的义正词严的抗议。他看清了贾仁是以饵相钓,巧取豪夺,想起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的俗语,决定即使沿街叫卖诗文、行乞讨吃,也不卖儿子了。 其后还有三支曲牌和大段的宾白。陈德甫看不下去,要贾仁再加些恩养钱,贾仁这个 “旱路上有田,水路上有船,人头上有钱”,“有泼天也似家财”,“有鸦飞不过的田产” 的爆发户,在又拿出一贯钱后,死活不肯加了。陈德甫无奈,只好先支了自己两个月的工钱,凑足四贯交给了周荣祖。三支曲牌,【倘秀才】 控诉贾仁的悭吝、小气,诅咒这可恶的财主享受不了多久。【塞鸿秋】 表现周荣祖与贾仁的冲突激化,贾仁动手打荣祖,还声言下次再来还要放狗咬他。【随煞】 是周荣祖边走边骂,他咒贾仁“发背疔疮”,禁口不能吃东西,遭贼打劫火烧了宅院,受连累抄没了家财,咬牙切齿,什么解恨骂什么,其神情声吻酷肖,如在眼前,要是在舞台上搬演必定精彩。其中 “无仁义愚浊的却有财”,“有德行聪明的嚼齑菜”,不单是主人公对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实际上也是作者流露出来的对世道颠倒的不平。 第二折是《看钱奴》 一剧中的重点段落,结构严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细节的描写也十分成功。一方面是周荣祖夫妇与亲生骨肉离别时内心的无限创痛,另一方面是贾仁放刁耍赖,两相映照。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店小二的善良,陈德甫的忠厚,贾仁的悭吝,亦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对比之下,不难看出,贾仁者,假仁也,他身上所体现的为富不仁是古今中外剥削阶级的共性。封建时代是一个吃人的时代,多少被压迫受剥削的贫苦之家,迫于饥饿冻馁把亲生儿女卖与他人,这样的情形在封建社会比比皆是,但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所直接反映和表现的却并不多见。郑廷玉如此逼真地细腻地描写出周荣祖夫妻卖儿时的悲惨情景和悲痛心情具有十分典型的社会意义,是千万被压迫者对剥削阶级的血泪控诉。 上面所述的几只曲子,通俗朴素,质实逼真,摹景抒情,极符合人物性格、声口,质而不俗,文而不涩,颇能代表郑廷玉的语言风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