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鼠尾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鼠尾草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秋丹参(浙江),消炎草(广西),霸王鞭(湖南)。 基源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鼠尾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 鼠尾草Salvia japonica Thunb.[S.fortunei Benth.;S.japonica var.fortunei(Benth.)Kudo] 历史 鼠尾草始载于《别录》草部下品:“鼠尾草主鼠瘘,寒热下痢,脓血不止。……一名 ”郭璞注:“可以染皂”。《本草拾遗》云:“主诸痢……紫花,茎叶堪皂。”《蜀本草》云:“所在下湿地有之,叶如蒿,茎端夏生四五穗。穗若车前,有赤白两种花。”《纲目》收入草部湿草类下,均引用前人资料。日人松村任三氏据《纲目》久已订为本种。 但《救荒本草》载:“鼠菊,本草名鼠尾草,一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茎直立,高40~60cm。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片长6~10cm,宽5~9cm,茎叶上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长契形,边缘具钝锯齿;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0.8~2.5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近圆形。 轮伞花序2~6花,组成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具腺或无腺疏柔毛;花萼筒形,内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长硬毛环,二唇形,唇裂达花萼长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圆形,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半裂成2齿,齿长三角形。花冠淡红、淡蓝,淡紫至白色,内面离基部2.5~4mm有斜生的疏柔毛环,冠檐2唇形,上唇椭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边缘有小圆齿,侧裂片卵圆形。能育雄蕊,药隔长伸或稍弯曲,上臂长,下臂瘦小,不育,分离。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7mm;直径0.5mm,褐色,光滑。花期6~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195页.图45∶6~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20~1100m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药性】: 主治 ❶ 《别录》:“主鼠瘘,寒热下痢,脓血不止。”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鼠尾草散(《太平圣惠方》)治久血痢方:鼠尾草120g,地榆90g。研为散,每服15g,水煎分2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