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默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默觚 魏源著。 初刻于1878年,1976年中华书局编入《魏源集》。该书系作者的读书笔记,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论学之作,称《学篇》,共14篇、81条;下篇为论治之作,称《治篇》,共16篇、83条。学篇以认识论及辩证法思想为主。 在认识来源问题上,他认为“生而知之”的天才是不存在的,人的知识从实践中来。以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比,他更重视直接经验。 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他还很重视学习,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原来愚蠢的人可以变聪明;如果不努力学习,聪明的人也会变愚笨。学篇还反映了魏氏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而且对立面都要向反方向发展。“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屈之甚者伸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意之所乘也。 ”治篇则以历史和政治观为主。在“治篇·九”中,他从政治体制、科学、刑罚三方面论述了后世胜于三代,今胜于古的思想;在“治篇·五”中,他论述了一切制度措施都随时势而变化的思想,并且提出了群便的观点,以是否便民利民作为应不应变革的依据。这些思想为其改革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见 魏源著书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