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启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启示

〔美国〕 威廉斯

我幸福地醒来,房间里

有些异样,说话声

越过缝隙传来

一个女郎进来,停步

走到我身边——

我记起了

我做的梦——

一个

我熟悉的女郎

倚靠在我的汽车门上

抚摸着我的手——

我要送她到大街上去

我们要谈论

一些琐碎事情

但是我决不停止

从她的眼睛里

搜寻那宁静的目光——

(申奥 译)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1963),美国诗人。早期参加意象派的活动,力主用美国口语写有美国本土色彩的乡土诗。他的诗明朗、平易、口语化,亲切自然。

这首小诗写的是:“爱之梦”的“启示”。

全诗三节。

第一节写“爱的觉醒:早晨,“我幸福地醒来”,突然感到一切都和往日不同,连最熟悉的“房间”都和往常“有些异样”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内心充满了新鲜和幸福感——往日沉睡心底的爱的意识突然觉醒了。是什么把它唤醒的呢? 昨夜里的一个“梦”。

第二节写“爱之梦”:昨夜,“我”做了一个“爱之梦”;“一个我熟悉的女郎,倚靠在我的汽车门上,抚摸着我的手——”。显然,女郎的举动是一个亲昵的示意,是一种爱意的流露……。人们常说:梦是心中想;或者说:梦是潜意识的浮现。不论怎么说,“我”的这个梦境,都是爱的意识已经觉醒的心理征兆,它表明:爱欲已经在“我”的心中苏萌,“我”已经走进了应该谈情说爱的季节。

第三节写“梦”的启示:一个“爱之梦”,使“我”今昔判若两人——表面上,“我”似乎一如既往,对于来访的女郎,“我要送她到大街上去,我们要谈论一些琐碎的事情……”但在内心里,“我”已和往日截然不同,“我决不停止从她的眼睛里,搜寻那宁静的目光”。这意思是说:只要从她那灵魂的窗口里,能够发现一点点哪怕是很微弱的爱的火星,“我”也要及时地把握住它,决不让机遇溜走……。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爱,应该去发现,而不应该强求。这也就是那个“爱之梦”给予“我”的“启示”。

在女郎来访的淡淡情节里,融入了梦境、心理和哲思,含蓄蕴藉,诗味浓郁,是一首极富“启示”性的精品。


诗歌《启示》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启示

 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拾到一枚贝壳,捉到一个青虫,
 都会引来一阵欣喜。好像
 这世界已经属于自己,而自己却
 被一团朦胧困守住,
 翻过来、跳过去,在一只手掌心里。
 
 有一天忽然醒来,
 烧焦了自己的须发,
 从水里的游鱼、天空的飞鸟
 得到了启示。于是
 涉过水、爬过山,
 抛弃了心爱的镜子,
 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
 
 路旁石缝里的一株小草,
 悬崖下的一泓泉水,
 还有那些蹦蹦跳跳的小动物,
 都在告诉我们一段经历,
 教我们怎样去磨炼自己,
 从这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
 
 今天,我们不会再轻易去叹息——
 一朵花的凋谢,月亮的残缺;
 一粒星的殒落,一只蛋壳的破裂,
 都给我们预示了将要来到的
 一些忧患,都给我们指点了
 面前的路。
 因它们生命的变幻
 填平了多少崎岖和坎坷,
 领我们到一个新的世界
 ——自己的世界外的世界。

 杭约赫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著名画家曹辛之。他一生追寻真理,勇敢自剖。1938年,杭约赫到了延安,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接触了大量的革命理论和文艺作品。这使诗人更加认识了知识分子的出路乃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可能是通达的、光明的。他写的诗如《寄给北方的弟弟》、《知识分子》、《最初的蜜》等,就是他用生命的历程体验到的真理。这首诗,也是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写他生命的感悟的。
 中国型的旧知识分子,大致有两种类型:范进型和孔乙己型。他们埋于书卷,“墙洞里搁一顶沙帽”,企望有朝一日“脱下布衣直上青云”,结果是述而不作一事无成,被“这件旧长衫拖累住/你,空守了半世窗子” (引自《知识分子》)。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发现这种旧式的知识分子又被貌似新式的知识分子取代。这些新式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往往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的功名心虽然很淡,但是过于耽溺在一己悲欢的小天地里,吟花弄草,朝朝暮暮。从骨子里说,这两类知识分子都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牺牲品,他们的存在对种族精神换血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害。过去的中国从来就没有独立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精神”,没有一个精神的前卫阶层。而这一切,到了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开始改变了!
 这首诗的第一节,就是对所谓新式知识分子生活态度的否定。他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把玩花鸟草虫,吟弄可怜的自我,仿佛这世界已经属于他们,殊不知正是自己将自己困扼在一只手掌心里。第二节, “有一天忽然醒来/烧焦了自己的须发”,这里似乎含有凤凰集木自焚而涅槃的神话原型。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面对自身发难,为了什么?为了自由——“从水里的游鱼、天空的飞鸟/得到了启示”! 一代进步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忽然醒来”,“抛弃了心爱的镜子”,从自我的镜子世界走向更广阔的风雨人生长途。
 第三节和第四节中的意象,有某种对比关系。石缝里的小草,悬崖下的泉水,蹦蹦跳跳的小动物们,虽然生活得充满艰辛,可他们拥有真实的生命力,拥有最宝贵的自由感。而一朵凋谢的花,一轮残缺的月,却缺乏那种流动的生命的欢乐。所以,它们孱弱的美,不值得我们“再轻易去叹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殒星和破蛋壳的意象具有双重寓意,即:承上则意味着死寂的失落意义的东西,而启下则又意味着以身殉难再度创生的悲壮美。这种意象的双重品质,我们在欧美现代主义诗歌中时常可以看到。这两节是此诗的“展开部”,暗示着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不仅是对民族,而且对具体的个体生命,也是无限开放、无限自由的最有价值的选择!最后,诗人将殒星和破蛋壳的意象导入纯粹的正极意义,直陈了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奋勇不息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哲理性,但诗人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警句”,他将此诗的警策意义融入了具体的形象之中,是整个诗章结构的哲理,而不是“格言”式的镶嵌。我们正是在这种不着痕迹的美感中领略了人生的真义。

诗歌《启示》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启示

 
 我们的时辰就像身边坠落的叶片
 稍不在意就堆积满地
 这些叶片摆脱了树枝
 就来纠缠我们的脚步
 
 如果这只是一种幻觉,而我们
 又万事像风一样顺利
 我们对此就会毫不犹豫地
 欢笑地走向目的地
 可往往因为烦躁或困惑
 和树一样停立许久
 无休止地重复单调的语言
 时间就给你一身落叶的感觉
 
 也许还会有空隙,让鸟儿啁啾
 从暗里飞出,让鸟儿筑巢
 也许还会有爱情,但时辰一到
 这一切终将把你窒息

 
 凡高说过,“对艺术我还不知有更好的像下面的定义。这定义是: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这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这现实,这真理,却具备着一层艺术家在那里面表达出来的意义……我在全部自然中,例如在树木中,见到表情,甚至见到心灵”(《给弟弟的信》)。以上凡高的这段话虽然是就绘画艺术而言的,但它实在是道出了所有艺术的共性。作为最具心灵性和抒情性的诗歌艺术,不但要从自然中受到启悟,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启悟熔铸为精炼、纯粹的文字和结构,使读者“见到表情,甚至见到心灵”。
 吕德安的《启示》写的是生命的体验。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首诗与流行的悲秋类诗歌深为不同,它不是“怀才不遇”的忧郁,也不是临秋风而洒泪的感伤。因为这些痛苦只是很浅层的痛苦,仅仅是已被反复揭示过的可以类聚性的悲恸,而缺乏审美上的纯度与个体生命体验的深度。而这首《启示》则别开境界,诗人以冷静的、心平气和的态度揭示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过程就是消残的过程,像纷纷坠落的树叶堆积满地。人生的智慧是由一次次精神放血灌溉出来的,你的经验达到某种深广度,你的忧虑和苦难也同样增加多少,像无尽的枯老成熟的叶子“纠缠我们的脚步”。我们向往“万事像风一样顺利”,“欢笑地走向目的地”,但这“只是一种幻觉”!“往往因为烦躁或困惑/和树一样停立许久/无休止地重复单调的语言/时间就给你一身落叶的感觉”。人生的欢乐,只像一株落叶缤纷的老树的“空隙”,鸟儿短促的啁啾从这缝隙中传出;老树上也会有爱情的小巢,但这些都不能挽留住纷纷的落叶……“时辰一到/这一切终将把你窒息”。人的一生充满了无尽相连的偶然,对每个个体生命而言,死亡则是惟一的必然,它无法规避,无可超越。正因为有着这一基本的焦虑,人们才理解了存在的真正意义。换句话说,要成为真正的强者、乐观主义者,最初和最后的考验只能是向死而生! 吕德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人的生命进行了肯定——焦虑和死亡,不是对生命的否定,而是生命的动力。“我会死”,所以我才能尽量使生命过程更有价值、更纯粹和更完善些!
 《启示》 以平淡的语言,客观而深刻的态度,完成了一个朴素的、又是最基本的 (最终的) 命题。《启示》 的启示,是充分诗意化的生命的启示,是凡高所谓的 “从自然中解放出来的真理”。

启迪;启发;启示qǐdí qǐfā qǐshì

【同】 都可作动词;都有开导、提示,使人醒悟的意思;都有褒义色彩;都可作“受到”、“得到”的宾语。
【异】 “启迪”侧重指开启智力,引发思考,使人有所领悟而得到提高;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不重叠为ABAB式;可构成“启迪性”;常作谓语和宾语。[例]“钝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一直~着人们。“启发”侧重于用事例或道理引起对方联想思考,使对方明白道理,有所醒悟;语义较轻;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可以重叠为ABAB式;可构成“启发式”、“启发性”等词语;常作谓语和宾语。[例]用游戏的方式~孩子思考问题。“启示”侧重于直接揭示道理,点明实质,使人有所感悟;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不能重叠为ABAB式;常作谓语和宾语。还可作名词表示提示的意见,可作主语和宾语,例如:“‘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要牢牢记在心上”;“启迪”、“启发”没有名词用法。[例]这个事例~我们,应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义】 启迪—愚弄/ 启发—蒙蔽/ 启示—蒙蔽

启示qǐshì

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 有益的~。
【注意】跟“启事”不同。

启示qǐshì

❶ 〈动〉启迪提示,让人有所领悟:启示人类。
【同义】启迪|启发。
❷ 〈名〉领悟的道理:新的启示│ 受到启示。

启示qǐshì

在启发下有所领悟。
【组词】启示录︱上天启示︱启示人类︱有所启示︱得到启示
【例句】飞机在漆黑的夜里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大自然不断地启示我们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近义】启发︱启迪︱昭示︱点拨

启示qǐshì

【释义】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色彩】
含褒义。

【近义】
启发︱启迪︱开导︱诱导。

【扩词】
启示人们︱不断启示︱新的启示。

【造句】
 ❍ 实验的成功,~我们:不断实践,才能认识真理。
 ❍ 他从鲁迅先生的这番话里得到了新的~。

启示;启事;起事;起誓

◉ 启示qǐshì 启:开导。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例〉~后人/ 有所~/ 这部影片~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近〉启迪/ 启发。〈反〉蒙蔽。
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例〉深刻的~/ 这本书给了我们有益的~。
◉ 启事qǐshì  为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公共场所的文字。〈例〉张贴~/ 寻人~/ 失物招领~/ 报上登有纪念五四运动的征文~。〈近〉告示/ 公告。
◉ 起事qǐshì  起兵,发动武装斗争。〈例〉~叛逆/ 武昌起义告捷,各地纷纷~响应。〈近〉举事/ 起兵/ 起义。
◉ 起誓qǐshì  发誓;宣誓。〈例〉对天~/ 歃血~/ 我要你当着妈妈的面对天~说呀!〈近〉发誓/ 盟誓/ 宣誓。

启示qishi

启发引导,使有所领会: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火灾的发生~全厂职工要更加注意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启示qǐ shì

❶动词。启发,指示,多用于褒义。
【例】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竺可桢《哥白尼》)
❷ 名词。使有所启示的道理,多用于褒义。
【例】 这一切,不都显示了当年那个永不磨灭的印象对雨果一生的启示吗?(黎央《外国文学艺术家轶话》)

启示

(同)启发 启迪 诱导

启示qǐshì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qǐ shì

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四:“新旧约书之成,前后共阅六载,历时如此其久也。校译如此其勤也。其故何与?因是书亘古相传,为上天所启示,上帝之旨胥于此系焉。”

启发使明了

启发使明了

起明
启发使领悟:发悟
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启示 示唆
 暗中启示:默示
启发使觉悟:启悟 开悟 启寤
 启发世人觉悟:觉人觉世
僧道用言语启发他人悟道:点化
 禅家的授受点化:钳锤 钳钟

☚ 启发   启迪 ☛

启示

1.注释:
启示原文有“显出”、“透露”、“揭开”的意思。就是把隐藏的事揭开,让人可以知道,圣经中常提到神用启示的灵使信徒明白神的事。
2.圣经记载:
1)保罗说:“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加1:11—12)
2)“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启1:1)

启示

revelation

启示

❶revelation (一译“天启”,基督教神学用语,谓上帝向人显示其旨意及“真理”)
❷enlightenment;inspiration
他的教育方法给大家很大的~。Everybody was greatly enlightened by his teaching method./从他的经验中得到很多~ gain a great deal enlightenment from his experience;draw great inspiration from his experie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