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面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面神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鬼画符(《广西中药志》),野甜菜、帕弯顿(傣语)(《云南西双版纳傣药志》),黑面叶、暗鬼木、青凡木、铁甲将军、夜兰茶、四睛草、乌漆臼、山树兰(《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大戟科黑面神属植物黑面神的枝、叶。

原植物 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L.)Hook.f.

历史 黑面神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云:“散疮消毒,洗烂肉、漆疮、解牛毒。偶见诸毒,食此必觉香甜。”《本草求原》记:“黑面神,一名钟馗草,言其叶黑也。”所述均即本种,本种叶片干后成黑色。

形态 直立灌木,高2~3m。

树皮灰棕色,枝圆柱形,多叉状弯曲,表面有白色细小皮孔,小枝浅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极短,长2~4mm;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长2.5~5cm,宽2~3cm,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干后变黑色,两面光滑无毛。

花极小,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和花盘,单生或2~4朵簇生于叶腋。

花萼顶端6浅裂;雄花花萼陀螺状或半球形,雄蕊3,花丝合生;雌花花萼至果期扩大呈盘状,变褐色,子房3室,每室2胚珠。核果外果皮肉质,近球形,直径约6mm,位于扩大的宿存萼上,呈深红色。花果期4~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86页.图290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荒野及近水边灌丛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中南半岛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摘嫩枝叶。

药材产于广西、广东。

鉴别 新鲜枝叶深绿色,干后成黑色。枝扁圆形,表面有棱及沟,并有白色细小的皮孔,质硬而脆,断面灰棕色,中有髓腔。叶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带红。

质脆易碎。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

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1]

附 同属植物鼠李黑面神(Breynia rhamnoides Muell.)的叶含三十烷、三十酸、三十五酸、蜡醇,羊毛甾醇,胆甾醇[2]。同属植物药用黑面神(B.officinalis Hemsl.)茎木含黑面神素A,B(Breynin A,B)[3]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86 [2] CA 1979;90:51386w [3] CA 1992;117:131461h。【药理】:

本品提取物能抑制鼠的逆转录酶和人DNA聚合酶α,其IC50(μg/ml)分别为2和5。

参考文献 Chem Pharm Bull 1989;37(7):1810

【药性】:

性味 苦,寒。

有毒。 ❶ 《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寒。”
❷ 《本草求原》:“苦、甘,微寒。”
❸ 《广西中药志》:“味苦、涩、微甘,性寒。”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凉。有小毒。”

功效 清湿热,化瘀滞。

主治 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

❶ 《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毒,洗烂肉,漆疮,解牛毒。偶见诸毒,食此必觉香甜。”
❷ 《岭南杂记》:“治一切风寒诸病,取树叶煎汤服之,少倾大吐痰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泻腹痛,虽危笃者,采摘数叶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


❸ 《陆川本草》:“治湿热腹痛,腹泻,鹤膝风,跌打肿痛。”
❹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用治刀伤出血,煎水洗冻疮。”
❺ 《全国中草药汇编》:“叶:外用治烧烫伤,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阴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香港中草药》:“治产后子宫收缩痛:黑面叶9g,加水500ml,煎至100~150ml,去渣服。”
❷ 《香港中草药》:“治阴道炎、外阴搔痒:黑面叶煎水坐盆或阴道冲洗。”
❸ 《香港中草药》:“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烫伤,漆过敏:黑面叶捣汁外涂。或配漆大姑、大叶桉、马缨母各15g,煎水外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