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大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大豆

中药名。

见《本草图草》。别名:乌豆、黑豆、冬豆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黑色种子。大豆,别名:大菽。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黄色长硬毛。3出复叶;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小叶3片,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通常两侧的小叶为斜卵形,长6~13厘米,宽4~8.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中脉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两面均被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短阔,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被黄色长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细爪,龙骨瓣略呈长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体;子房线状椭圆形,被黄色长硬毛,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长方披针形,长5~7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或近于球形,种皮黄色、绿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味甘,性平。

入脾、肾经。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神农本草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本草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名医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内服:煎汤,9~3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煮汁涂。

❶ 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❷ 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要方》)。

❸ 治小儿胎热:黑豆6克,甘草3克,灯芯7寸,淡竹叶一片。

水煎服(《全幼必鉴》)。黑大豆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等,并含大豆黄酮甙、染料木甙、大豆皂醇A、B、C、D、E5个甙元,与甙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与糖的比例为1∶1。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黄酮及染料木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