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子叶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基源 为柿树科柿属植物乌柿的叶。 原植物 乌柿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又名野油柿子、黑塔子(四川)。 形态 落叶或近常绿小乔木,高2~4m:枝条纤细,被微毛。叶近革质,披针形、长椭圆形、倒披针形或近菱状卵形,长4~9cm,宽2~3.5cm,两面光滑无毛,上部渐尖,顶端圆钝,基部楔形;叶柄长约5mm。花单性,雄花通常3个组成聚伞花序,很少单生,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7~12mm;花萼4裂,裂片三角形,长2~3mm,两面被稠密的柔毛;花冠壶状,长5~7mm,外面被白色绒毛,内面被柔毛,裂片4,宽卵形;雄蕊16,不等长,被毛;雌花中有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果为浆果,球形,直径约2cm,宿存花萼4裂,革质,长1.5cm,椭圆形;果梗长达4c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02页.图455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河谷、山坡及荒林。 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药性】: 主治 鲜叶捣泥(干叶打粉)敷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新编中药大辞典》:“治冷结子疮,鱼口,烫伤:黑塔子叶,捣泥(干叶打粉),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