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茄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茄花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野棉花格纹叶木槿(《中药大辞典》),野芙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山芙蓉、黄花马宁、山尖茶、假芙蓉、白背木、黄茄花(广西)。 基源 为锦葵科黄葵属植物长毛黄葵的花。 原植物 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Hibiscus crinitus(Wall.)G.Don;Hibiscus camcellatus auct non Roxb.]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植株密被淡黄色柔毛和长粗毛。 单叶互生;具叶柄;托叶丝状,长2~4cm,被长粗毛;叶片圆心形,长宽近相等,7~15cm,具5~7角或3~5浅裂,基部心形或宽心形,茎上部的叶片较小,有时呈戟形或箭形,裂面阔三角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具钝齿。 花单生于叶腋或聚生于枝顶呈总状花序状,花梗长1~4cm,被粗毛;小苞片通常12枚,有时多达15~20枚,线状,2.5~3.5cm,宽约1cm,密被长粗毛,花后稍延长;花萼佛焰苞状,长3.5~4.5cm,两面被柔毛;花冠黄色,直径约10cm;雄蕊管长约3cm;花柱枝5,柱头扁平。蒴果近球形或长圆形,无喙,长3~4cm,果皮革质,密被淡黄色粗毛;种子肾形,具纵裂的点状腺体。 花期4~9月,果期秋季。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海拔的旷野、山坡草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 7~9月采收花。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根、花:味淡,性平。” 功效 消炎,退热,补脾,消食。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喉痛,痈疽;花:用于烫火伤,皮肤红热灼痛。”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汤火伤,皮肤红热灼痛:黄茄花用麻油泡半月,涂伤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