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瓜 【概况】: 异名 胡瓜(《嘉祐本草》),王瓜(《滇南本草》),刺瓜(《植物名实图考》),勤瓜(《纲目》)。 基源 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黄瓜的果实。 原植物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历史 黄瓜以胡瓜为其名,始载于《嘉祐本草》。 《纲目》载:“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按《杜宝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又曰:“胡瓜处处有之。叶如冬瓜叶,亦有毛。 四五月开黄花,结瓜围二三寸,长者至尺许,青色,皮上有疖瘰如疣子,至老则黄赤色,其子与菜瓜子同。”所述与现今的黄瓜相符。 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枝有沟棱,被白色糙硬毛。卷须单一,具白色柔毛。叶柄有糙硬毛,长10~16cm;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长、宽均7~20cm,3~5浅裂,裂片三角形,有齿,两面被糙硬毛。 花雌雄同株;雄花簇生叶腋,花梗长0.5~1.5cm,被毛,萼筒狭钟状,长8~10mm,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钻形,开展,花冠黄白色,长约2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雄蕊3;雌花单生,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纺锤形,有小刺状突起。果实长圆形,长10~30cm,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稀平滑。 花果期夏季。(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3卷.第1分册.204页.图版52∶11)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种植于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生药】:采集 7~8月采摘果实,鲜用。 【化学】: 含多种糖、芸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葡萄糖甙、咖啡酸、绿源酸、多种游离氨基酸、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1,2]。 黄瓜头部含葫芦素A、B、C、D[1]。花萼、果柄含△7-豆甾烯醇、α-菠甾醇[3]。 种子含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4]。 果汁含多种糖:蔗糖、葡萄糖、果糖[5]。 多种酸:苹果酸(Malic acid)、乳酸(Lactic acid)、醋酸(Acet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5]。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5 [2] CA1988;109∶228907f [3] Chem Pharm Bull 1970;18∶213 [4] Acta Biochim Pol 1987;34(4)∶395 [5] CA1989;110∶152900w 。【药性】:性味 甘,凉。 ❶ 《千金·食治》:“味甘,寒。有毒。 ” 归经 ❶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 清热,利水,解毒。 主治 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利尿。 ❶ 《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煮熟食或生啖。外用:浸汁、制霜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安徽中草药》:“治汗斑:黄瓜1段,去子瓤,硼砂3g,研末,放入黄瓜内,置净瓶中,隔夜取其汁水涂擦患处。” 单方应用 ❶ 《千金髓方》:“治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即黄瓜)1个,破作两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 ” ” 食疗 ❶ 《海上名方》:“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10余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