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毛耳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毛耳草 中药名。 见《浙江民间草药》。别名:敷地两耳草,山蜈蚣,腹泻草。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Oldenlandia chrysotricha(Palib.)Chun的全草。多年生草本,常呈铺散葡匐状,全株均被有黄绿色细长柔毛,以茎、叶柄、托叶、叶背、脉间等处为多。 生于路边、旷地。分布江西等地。性平,味微苦,无毒。清热,除湿,活血舒筋。治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内服;煎汤,30~60克;捣汁或浸酒。 外用:捣敷。 水煎服,连服3~7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加水3碗煎成1碗。每日1剂,分2次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全草21克,牡荆子15克;妇女患者加地菍根30克;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30克。忌食姜、葱、蒜等(江西《草药手册》)。 ❼ 治妇女血崩:黄毛耳草,水煎,取汁冲红糖服(《中国药植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