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庭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庭坚 【生卒】:1045—1105 【介绍】: 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创始人。自幼聪颖异常,5岁时已能背诵五经。 舅父李常随便从书架上取书问他,他都对答如流。李常高兴地称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15岁,跟著李常到淮南游学。英宗治平三年(1066)省试第一。 次年试礼部,中第三甲进士,调叶县尉。熙宁五年(1072),诏举四京学官,黄庭坚考得优等,任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北京留守文彦博很器重他,因此任职七年。这时,黄庭坚诗歌创作大有提高,诗人谢景初读了黄庭坚的诗说:“吾得婿如是足矣。”时黄庭坚丧偶已久,便去求婚。翁婿唱和,非常投机。 元丰元年(1078),结交苏轼,成为至友。苏轼曾称赞黄庭坚说:“此人如精金美玉。”元丰三年(1080),知太和县。当时正实行王安石新法,由政府颁发盐笑来控制盐的供应,从而打击盐商。各县官吏为了争功,拼命多报数量,然后硬摊给农民。农民不买,就要受到惩罚。 黄庭坚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多报盐笑,县吏们失去了邀功的机会而感到不满,老百姓却很高兴。元丰六年(1083),监德州德平镇。 元丰八年(1085),召为校书郎。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东山再起,出任宰相,废除新政,旧党弹冠相庆。这时,他虽然很佩服王安石,说:“然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但他还是基本上站在旧党一边。 任神宗实录院检讨官、集贤校理,主持编写《神宗实录》。这时许多诗人文士如苏轼、苏辙、孙觉、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云集汴京,经常聚会,赋诗论文,赏书评画。黄庭坚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诗歌艺术得到发展,“黄庭坚体”已经形成。同时,书法艺术也有提高,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 元祐六年(1091),《神宗实录》修成,被擢为起居舍人。元祐八年(1093)七月,任国史馆编修官。 九月,哲宗亲政。绍圣元年(1094),起用章惇、蔡卞,旧党人物纷纷被贬谪。庭坚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管句毫州明道宫,又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绍圣四年(1097),移戎州。自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号所居曰“槁木庵”、“死灰寮”、“任运堂”。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诏复司马光等33人官,蔡京、章惇被贬出京。 庭坚复官。崇宁元年(1102)六月九日,知太平州。 过了9天,贬管句洪州玉隆观。 崇宁二年(1103),蔡京迫害政敌,下诏销毁三苏、秦观和黄庭坚的文集。九月,立“元祐奸党碑”。两年前,黄庭坚写了《承天院塔记》,而未把荆州转运判官陈举列名于碑,陈举心怀怨恨。 现在,陈举摘取其中某些语句,诬告庭坚“幸灾谤国”。十一月,受到除名、编管宜州的处分。 崇宁四年(1105)卒,追谥文节。 黄为宋代著名书法家,与蔡襄、苏轼、米芾齐名,又为江西诗派创始人,对宋代影响很大。刘克庄说:“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 在禅学,比得达磨,不易之论也。”亦工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顾其佳者,则妙脱蹊径,迥出慧心。补之‘著腔子好诗’之说,颇为近之。师道以配秦观,殆非定论。”冯煦说:“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诨之作。所失亦均。 ”王世贞说:“黄九精而险。”沈曾植说:“黄是当行,加之刻画。”有《豫章集》、《山谷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