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黄升麻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黄升麻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用法】: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功用】:

《伤寒论讲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主治】:

❶ 《伤寒论》: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遂,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
❷ 《张氏医通》:冬温误行汗下,阳热陷于厥阴,经脉为邪气所遏,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

【方论选录】:

《张氏医通》: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芍药、甘草、参、黄芩汤寒因寒用,谓之应敌。

甘草、干姜合肾著汤,热因热用,谓之向导。以病气庞杂,不得不以逆顺兼治也。
❷ 《古方选注》:方中升散、寒润、收敛、渗泄诸法具备,推其所重,在阴中升阳,故以麻黄升麻名其汤。膏、芩、知母苦辛,清降上焦之津;芍药、天冬酸苦,收引下焦之液;苓、草甘淡,以生胃津液;归、术、葳蕤缓脾,以致津液。

独是十味之药,虽有调和之致,不能提出阴分热邪,故以麻黄、升麻、桂枝、干姜开入阴分,与寒凉药从化其热,庶几在上之燥气降,在下之阴气坚,而厥阴错杂之邪可解。。【临证举例】:

慢性肠炎 《陕西中医》(1986;10∶462):高×,男,38岁,农民。

患者素有脾虚便溏(慢性肠炎),去年十月曾因潮热盗汗,经拍片诊为肠结核。今感冒十日,初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后渐有胸闷咳嗽,痰多色黄。

现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闷咳喘,痰稠黄带血丝,口渴不欲多饮,咽痛烦躁,肠鸣腹痛,大便糖薄,舌苔薄白,舌尖稍红,脉寸浮滑关尺迟缓,证属表里同病。宜表里同治,用麻黄升麻汤外可解太阳寒邪,内可清阳明之热,下可温太阴之寒,又配有养肺阴之品,实为恰当。

麻黄、桂枝、白术、茯苓各8克,知母、黄芩、干姜、天冬、葳蕤、白芍、炙草各6克,升麻、当归各3克,生石膏20克。水煎服,一剂后,全身汗出,两剂后表证尽解,共服三剂后,诸证悉乎。再以金水六君子汤善其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