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鹿角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鹿角胶 【概况】: 异名 白胶(《本经》),鹿胶(《本经逢原》)。 基源 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原动物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马鹿Cervus elaphus L. 余项参见“鹿茸”条。 。【生药】:制法 熬制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间。 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cm,置水中浸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反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阴干即为鹿角胶。剩余的灰白色骨渣为鹿角霜。药材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上海。 鉴别 胶块方片状,厚宽各2~3cm,宽约5mm;表面黑棕色,光滑,显红棕色半透明,一侧有黄白色多孔性的薄层,系冷却时浮面的泡沫干燥而成。质坚而脆,断面玻璃状。 气无,味微甘。从切面整齐平滑、棕黄色、半透明、无腥臭气者为佳。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含胶质、磷酸钙,碳酸钙及氮化物。 鹿角胶的一般理化性状测定结果为:水分11.60%,灰分21.77%,酸不溶性灰分0.197%,醇浸出物11.25%。 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为(%):天门冬氨酸5.352,苏氨酸1.969,丝氨酸2.586,谷氨酸9.606,脯氨酸11.548,甘氨酸19.182,丙氨酸7.967,半胱氨酸0.368,缬氨酸2.462,蛋氨酸0.170,亮氨酸2.932,异亮氨酸1.247,酪氨酸0.738,苯丙氨酸2.246,赖氨酸3.355,氨0.815,组氨酸0.705,精氨酸6.930,总量80.178。 微量元素的含量为(ppm)。Cu11,Zn9,Pb113,Ni3(原子吸收光谱法);Al78.9,Fe20.7,Mn0.8,Sr2.2,Ba0.8,Ti1.0,(等离子体光谱法)。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5;16(12)∶9 。【药性】:性味 甘、咸、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功效 补益肝肾,益精、补血。 主治 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阴疽。 《全国中草药汇编》:“精血不足,性神经衰弱,阴疽疮汤。”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6~15g;或入丸,散、膏剂。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菟丝子、金狗脊、杜仲,治肾虚腰痛,脚膝酸软,步行乏力。 ❷ 配黄柏、地榆、血余炭,治吐血、溺血。 ❺ 配人参、龟板、山药、淫羊藿,治男子肾亏不育,女子血亏不孕。 ❻ 配山茱萸、熟地、山药、花生衣,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选和验方 ❶ 鹿角胶煎方(《太平圣惠方》)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鹿角胶(捣碎、炒黄,研末)90g,牛乳500ml,白蜜,牛酥、生姜汁各50ml。上5味,先煎牛乳,下胶消烊,再下蜜,姜汁、牛酥,煎十余沸,搅之,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每于食后,细细含咽之。 ❷ 斑龙丸(《百一选方》)治虚劳:鹿角胶(酒浸数日)、鹿角霜(研末)、菟丝子(酒浸2日,蒸,研)。柏子仁(别研)、熟地黄(酒浸2日,蒸,焙)各300g。 同研为末,用鹿角胶酒煮作糊捣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0~100丸,早晚空心各服1次。盐汤或酒下。 ❸ 鹿角胶散(《圣济总录》)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闷,口干舌燥:鹿角胶(炙)、黄柏(蜜炙)各300g,杏仁(麸炒)49枚。同研为细末,每服3~6g,温水调服,不拘时侯。 同研为末,每服10g,水煎,去渣温服。 ❻ 鹿角胶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鹿角胶(炒、捣)、白龙骨、桂心、当归(微炒)、白术各30g,附子(炮)60g。共捣研为细末,每服6g,食前米饭下。 水煎服,每日1剂。 ” ⑿右归丸(《中华进补大全》)治老年身疲,肢体酸软,久病虚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慢性肾炎: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菟丝子、当归各等份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9g,日服2次。 ⒀《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性神经衰弱:鹿角胶、莲须、五味子各15g,熟地黄、牡蛎各30g,补骨脂18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日服3次,白开水下。 ” ⒁通真延龄种子丹(《妙一斋医学正印编·种子篇》)治阳痿不育:鹿角胶、山茱萸、菟丝子、巴戟、枸杞子、肉苁蓉、覆盆子、沙苑蒺藜各120g,五味子、砂仁、车前子、天门冬、柏子仁、人参、鹿角霜、没食子、紫河车、补骨脂、何首乌、胡桃肉各60g,海狗内、外肾各1付(如无,可用狗内外肾各1付)。 同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12g,日3服。 ⒂广嗣既济丸(《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治阳痿、不育:鹿角胶(烊化)、玄武胶(烊化)、人参、菟丝子、白茯苓、甘枸杞子、沙苑蒺藜各250g,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当归、山茱萸肉、怀山药、牛膝、杜仲各125g,五味子、石斛、虎胫骨、甘菊花、肉苁蓉各60g,破故纸90g,石菖蒲30g。 同研为细末,玄鹿二胶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9g,日2服。 ⒃心肾种子丸(《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治肾虚阳痿,多年不育:鹿角胶(烊化)、生地(酒洗)、麦门冬、天门冬、熟地、怀山药(炒)、茯苓(人乳拌蒸)、人参、枸杞子各125g,白芍(酒炒)、锁阳(酥制)、酸枣仁(炒)、五味子、牛膝(酒炒)、丹皮、龟板(酥制)、当归(酒洗)、泽泻、黄连、菟丝子(酒煮)、黄柏(酒炒)各60g。 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g,淡盐汤下,日3服。 ⒄并补两天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脾肾虚弱,纳少溏泄,梦遗滑精,阳痿不举,腰腿酸痛,四肢清冷,神倦面苍:麝角胶125g,橘红、白术、山萸肉、茯苓、淮山药、杜仲各90g,牛膝、砂仁、龙骨、莲子、木瓜、枸杞子、藿香各60g,人参、香附各30g。同研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6g,日服3次,白开水下。 ⒅天津医药 1978;(5):“治急、慢性乳腺炎:鹿角胶、土鳖虫各6g,蜈蚣6条,核桃(去壳、皮)12个,蝉蜕、蛇蜕、桦木皮各0.3g,蜂蜜,香油各120g。诸药研末,以蜜及香油作为丸,分2~3日服,临床服,白水下。” ⒆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12):“治先天性脑积水:鹿角胶、山药、熟地、牛膝、茯苓、黄精、茺蔚子、猪苓、丹皮、车前子、肉苁蓉各10g,当归6g。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g,早晚各服1次。 3个月内婴儿每次服半丸。 3个月以上每次服1丸。” ⒇补先汤(黑龙江中医药 1991;(1))治未婚女子月经周期淋沥不断,或不期而至,经期过长,经量过多:鹿角胶、龟板胶、杜仲炭各15g,山药、当归各10g,河车粉(冲服)25g,熟地50g,菟丝子、枸杞子各30g。 童便50ml为引,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 (21)造精丸(黑龙江中医药 1991;(1))治精子减少引起的男性不育症:鹿角胶、熟地、肉苁蓉、覆盆子、龟板胶各100g,紫河车,菟丝子、枸杞子各150g,怀山药200g,田三七50g,羊睾丸5只。 上药烘干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3g,早晚各服1次,淡盐汤下,连服1~2个月。 (22)湖南中医杂志 1991:(3):“治坐骨神经痛、鹿角胶(烊化)、木瓜各12g,熟地、牛膝、王不留行、威灵仙各10g,白芥子、麻黄、干姜炭、肉桂、生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虚劳尿精:鹿角胶90g。研为细末,以酒600ml调和,分温为3服。” 食疗 《中华进补大全》:“治肾气不足,虚劳羸弱,男子阳痿早泄,遗精,腰痛,妇女宫冷不孕,崩漏,带下:鹿角胶15~30g,粳米100~150g,生姜3~5片。先将粳米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待粥将成时,加入鹿角胶,生姜片煮片刻,即可服用。本品冬季服食为宜,每日早晚顿服,5~7天为一疗程。凡阴虚火旺,感冒发热,肠燥便秘者忌服。” 。【医药家论述】: ❶ 倪朱谟《本草汇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折跌伤损,则血瘀而成病,甘温入血,通行又兼补益,故折跌伤损自愈。妇人血闭无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弱者,皆血虚肝肾不足之候,温肝补肾益血。则诸证自退,而胎自得所养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