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
果实类药材。 (1)释名:“鸦”即黑色。本品成熟后表面棕黑或纯黑,味极苦似胆,故名。(2)功能:性寒。 ❶ 止痢。 治热毒血痢,对阿米巴痢疾之急性患者,能使症状迅速消失。 ❷ 抗疟。可治疗疟疾病,单用即能取效。 ❸ 腐蚀赘疣。 常用于鸡眼及皮肤寻常疣(俗名“瘊子”)的治疗。 将本品去壳捣烂外敷,用胶布固定,数日一换,即可取效。 (3)用法:轻轻敲破硬壳,取白色种仁药用。内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疾),小儿每岁1粒。 本品有毒!应注意用量。因味苦气烈,易致呕吐,多装入胶囊或用桂圆肉、馒头皮包裹吞服,不入煎剂。外用适量。(4)药材特征:外壳硬而薄,有网状纹,内有种子一粒,白色,富含油脂。 味极苦而持久。 〔鸦胆子仁〕 处方名。 即除去外层硬壳(果皮)的鸦胆子内仁(种子)。处方书此名,药店均配以带皮果实,患者须自行加工照上法吞服。 〔鸭蛋子 鸭胆子〕 处方名。 系鸦胆子的非规范名称。 “鸭”、“蛋”分别为“鸦”、“胆”的谐音。 〔苦参子〕 处方名。 即鸦胆子,并非药材“苦参”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