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胆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 为鲤科鲫属动物鲫鱼的胆。 原动物 鲫鱼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 余项参见“鲫鱼”条。 【药性】: 主治 ❶ 《纲目》:“取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❷ 《陆川本草》:“治白喉。”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迎风流泪,与人乳各等份,合匀,蒸两次,点眼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神效散(《本事方》)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份。 上细末,用鲫鱼胆7个,调服9g,不拘时。 单方应用 ❶ 《中国动物药》:“治迎风流泪:鲫鱼胆汁与人乳各等份,合匀,蒸两次,然后点眼。” ❷ 《广西药用动物》:“治无名肿毒:大鲫鱼胆汁,涂患处,如痛甚,加芭蕉根捣烂敷患处。” ❸ 《圣惠方》:“治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鲫鱼胆滴于鼻中,连用2~5日。” ❹ 明通医药 1994;(6):“治急、慢性中耳炎:鲫鱼胆汁挤入碗内,用双氧水将耳内脓水擦洗净,滴入鲜鱼胆汁,再以棉花球堵塞耳孔。每日1次,3次可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