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鲤 【概况】: 异名 赤鲤鱼(《尔雅》郭璞注),赪鲤(《埤雅》),鲤拐子、鲤子(《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基源 为鲤科鲤属动物鲤,药用其肉或全体。 原动物 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 Linnaeus 形态 体长,侧扁而腹部圆,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后对为前对长的两倍。 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其咀嚼面有显著的沟纹。 鳃耙18~24,多数为18~22。鳞大,侧线鳞 背鳍条4、16~21,有一强大硬刺,后缘呈锯齿状,其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 背鳍基部长度大于体长的1/3。臀鳍条3、5,其硬刺后缘也有锯齿。鳔2室,大小约相等。 腹膜白色。身体背部灰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呈橙红色。(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图213) 生境与分布 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适应性最强,能忍受一切不良的环境,冬季游动迟缓,游入深水底层越冬,入春后又转趋活跃。分布很广,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闽江诸流域及云南、新疆等湖泊、江河中均产此鱼。 。【生药】: 采集 四季捕捉,捕后去内脏及鳞片,鲜用或晒干。 【化学】: 鲤肉的化学组成,因产地、季节、环境、年龄、营养状况等而有差异,食部每100g约含水分77g,蛋白质17.3g,脂肪5.1g,灰分1g(其中钙25mg,磷175mg,铁1.6mg),核黄素0.10mg,尼克酸3.1mg;还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组织蛋白酶A,B及C,肌酸(Creatine),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oric acid)。 鲤肉的呈味成分主要为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为最丰富。鲤肉的蛋白质及一些氨基酸在冬季含率均降低,在肌肉水提物中,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α-丙氨酸、肌氨酸减少,而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则尚恒定。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620 。【药性】:性味 甘,平。 ❶ 《别录》:“味甘,寒。” 归经 入脾、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肝三经。” 功效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 主治 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❶ 《别录》:“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 ” ”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金鲤汤(《医宗金鉴》)治肺痈烦热:活鲤鱼(约120g重)1条,贝母6g。 先将鲤鱼连鳞剖去肚肠,勿经水气,用贝母细末掺在鱼肚内,用线扎牢,童便半大碗浸鱼,隔水炖鱼至鱼眼突出为度,少顷取出,去鳞骨,取净肉,浸于童便内炖热,肉与童便分作2~3次服,1日服完。 先煮鱼熟,取汁煎药服。 1月中,3~5遍食之。 单方应用 ❶ 《补缺肘后方》:“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1头,醇酒600ml。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 ” ” 食疗 ❶ 《草木便方》:“治反胃:鲤鱼1尾,童便浸泡后,用火煨焦,研末,用粳米合煮粥吃。” 【医药家论述】: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鲤鱼,《素问》曰,鱼热中。王叔和曰:热则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 《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取,直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