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蜀秫(《纲目》),荻粱(《广雅》),芦穄、蜀黍(《食物本草》)。

基源 为禾本科高粱属植物高粱的全草。高粱属全世界有20余种;中国有11种,其中有2种入药。

原植物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Holcus bicolor L.,Sorghum vulgare Pers.)

历史 《纲目》曰:“蜀秫宜下地,春月播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似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者如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稍可作帚,茎可织箔席……”。

在《别录》中所指的粱,在《纲目》中是指粟,不是高粱。

形态 一年生草本。秆粗壮直立,高3~5m,径2~5cm。叶鞘无毛;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cm,宽3~8cm。

圆锥花序疏松,长15~45cm,宽4~10cm,由多数总状花序组成;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两性,长4.5~6mm,宽3.5~4.5mm,基盘钝,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嫩时黄绿色,成熟后淡红至暗棕色。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

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其发育程度变化甚大。花果期6~9月。

(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817页.图767)

生境与分布 全世界温暖地区广为栽培。

。【生药】:

采集 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

【化学】:

杆中含多种糖:葡萄糖4.0%~8.5%,果糖3.9%~8.7%,蔗糖21.1%~38.7%。多糖中含纤维素14.3%~19.5%,半纤维素17.1%~23.4%,果胶1.2%~2.5%及木质素1.6%~3.8%。

参考文献 CA 1990;112∶175693m

【药性】:

性味 《纲目》:“甘、涩,温。”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 ❶ 《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
❷ 《四川中药志》:“益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中国民间草药方》:“治内伤饮食腹泻:高粱米12g,车前草12g,石榴皮12g,伏龙肝10g。上药煎服,1日2次。”
❷ 新中医 1976;(2):“治疗婴幼儿腹泻:带壳高粱(炒成炭状)15g,麦芽(炒焦)9g,鸡内金6g,红糖3g。每日1剂,水煎,分数次服。

治疗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哺乳次数和量。

脱水患者进行补液,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单方应用 ❶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小儿消化不良:红高粱30g,大枣10个。大枣去核炒焦,高粱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服6g,3~5岁小孩每服9g。每日服2次。”
❷ 《四川中药志》:“治脾虚腹泻:高粱子30g(微炒),车前子15g。水煎服。”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湿痰咳嗽,胃痞不舒,失眠多梦,食积:高粱子15~30g,水煎服。”
❹ 吉林医药资料 1971;(1):“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取碾高粱的第2遍糠,除净硬壳等杂质,置锅中加热翻炒,至呈黄褐色,有香味时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1.5~3g,口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