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赫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赫主义 亦称“经验批判主义”。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创始人是奥地利的马赫和德国的阿芬那留斯。马赫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要素论”和“原则同格论”。 马赫断言,构成世界事物的基础是人们的诸种感觉,感觉由“要素”组成,“物、物体、物质不外是各种要素、颜色、声音的结合。 ”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世界的要素”或“经验的要素”。所谓感觉要素,虽表面上说既非心理的又非物理的“中立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人的主体感觉,与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相混同。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即存在与意识不可分离,意识、主体或自我是“中心项”,存在、客体或环境是“反对项”,“中心项”与“反对项”联系在一起是“同格的”,没有主体(意识、感觉)就不可能有客体(整个世界),“原则同格”和马赫的“要素论”本质上是同一个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有许多重大发现,根本改变了物理学对自然界认识的陈旧观点。 在此种情况下许多物理学家由于缺少辩证唯物主义,因而从相对主义走向唯心主义,物理学中出现了危机,产生了物理学唯心主义学派。马赫主义正是这一哲学思潮的反映与产物。它还利用和伪造了自然科学材料为自己的主观唯心主义辩护。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阐明了自然科学危机的实质,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在产生著辩证唯物主义及其发展前途。 书中批判了马赫主义,剖析了它的阶级根源和唯心主义本质,并粉碎了当时俄国在斯托雷平反动年代兴起的经验批判主义学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