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
中药名。 见《红河中草药》。别名:樟木树。 为樟科植物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的根或茎。 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本植物的叶(香樟叶)、果实(香樟果)亦供药用。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 味微辛,性温。温中散寒,消食化滞。治肠胃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痢疾。 内服:煎汤,9~15克。如治百日咳,痢疾,以香樟干皮3克,山茨菇1.5克、红糖6克,水煎服。 树干和树皮含挥发油2%~4%,油中主要成分为黄酮醚,含量达60%~95%,其次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