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了哥王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了哥王根 中药名。 出《岭南采药录》。别名:毒除根,地棉根,定元根,别南根,独薯根,红赤七,七麻根,鱼胆根,地谷根。为瑞香科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的根,原植物见“了哥王”条。全年均可采挖,切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烘干备用。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弯曲而有分枝,表面黄棕色,有突起的支根痕和不规则的纵皱纹。皮部纤维极多,不易折断。木部质硬,折断面呈破裂状。横切面近圆形,皮部易剥离,较厚,约占木部的1/2,外侧黄棕色,内部白色,有丝状纤维,形成层明显;木部淡黄色,射线清楚。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将药材蒸熟,切片,晒干备用。味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利尿,杀虫,破积。 治疮疡肿毒,肺炎。腮腺炎,水肿臌胀,瘰疬,跌打损伤,白浊,麻风,花柳病。内服:煎4小时以上,9~15克。 外用:研末调敷。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 ❷ 治淋巴结核,哮喘,腮腺炎,百日咳,扁桃体炎:了哥王干根9~24克,久煎去毒后内服(《常用中草药手册》)。 本品药性剧烈,服后有呕吐和腹痛、泄泻的副作用。体弱和晚期患者忌用(《福建民间草药》)。 ❻ 治蛇、蜈蚣咬伤:了哥王根九蒸九晒,每服用15~30克,煎水温服(上2方出《岭南草药志》)。 ❽ 治股阴疽:鲜了哥王根二重皮,捣烂调酒外敷(《福建中草药》)。 ❿ 治跌打损伤:了哥王根白皮6克,水煎服。另用鲜根皮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⑾治枪弹及竹刺入肉;了哥王根和黄糖,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现代临床用了哥王根治疗: ❷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了哥王根皮10斤,加水60斤,煎4小时后过滤,药渣再加水20~30斤煎2小时后过滤。将2次滤液合并,文火浓缩至6000毫升,加适量防腐剂及糖。每天服3次,每次20毫升,10天为一疗程。 用了哥王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3次,每次2毫升(相当于生药4克);或口服了哥王片每日3~4次,每次3~4片,可治疗多种肺部炎症疾患,如肺炎、肺脓肿等。这是因为了哥王除能平喘止咳外,还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试验证明,25%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致敏,绿脓杆菌中度致敏,大肠杆菌低度致敏。 ❸ 治疗腰脚痛:用了哥王浓缩溶液作离子导入疗法,对腰椎间盘脱出症、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均有一定效果。 ❹ 治疗麻风:取了哥王根,每5斤加水6斤,煮6小时,再加水6斤煮6小时,过滤。每次服15毫升,日服3次。 对疣性麻风的全身各部之弥漫性浸润性红色麻木斑特别有效,消退迅速,机能恢复亦快。在治疗过程中胀大的神经干未见缩小,荨麻疹反应为服药中最多见或唯一的反应。 ❺ 引产:取新鲜了哥王根,长8~10厘米,直径0.5~1.0厘米,去粗皮留第二层皮,细端削成圆锥形,务使光滑,在粗端扎上丝线,煮沸1~2小时,或浸入75%酒精内30分钟消毒。病人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将消毒的了哥王根细端慢慢送进经扩张的宫颈管内。 丝线扎上消毒纱布塞在阴道内。如24小时未见胚胎排出,则需要换纱布以防感染,如了哥王根滑脱可重插第2、3、4次,直至胚胎自然排出。 如加用针刺大横、关元等穴,可出现宫缩加强。引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及宫颈外伤等事故发生。根皮中含有黄酮甙、南荛甙。 另含有多糖、树脂、挥发油、酚性成分以及微量不饱和甾醇。药理实验证明:南荛甙对狗有利尿作用,其有效剂量为2~4毫克/公斤。根皮对皮肤有刺激,其所含树脂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根和茎皮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也能抑制。水煎剂对小鼠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小鼠子宫颈癌-14号及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