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湿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湿热* 内科病名。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尤以心脏及关节侵害最为显著,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现象。急性期后常留下轻重不等的心脏、心瓣膜损害。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复发在初发病后3~5年内,属于中医“发热”、“痹证”、“心痹”等范围。 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与链球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有关。中医则认为正气不足是形成风湿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素体气虚的患者,卫外功能薄弱,病邪随风、寒、湿、热侵入肌肤、经络、关节、内脏而发病。饮食、劳倦是本病的诱发因素。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腠理空虚,卫阳不固,复因饥饱劳倦、雨淋等,使病邪与风、寒、湿、热乘隙而入。一般由表入里,由气入血,久之病邪由经络波及脏腑,使气血雍塞不通。病在肌肉筋脉则可见皮下小结。侵袭经络关节,则出现关节疼痛。热入营血,出现红斑。累及心脏,便成心痹。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舞蹈症。实验室检查抗“O”增高,心电图异常,心脏扩大等。但需与类风湿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相鉴别。中医辨证分为: ❹ 心脾阳虚:心悸怔忡,动则气短,甚者不能平卧,面色无华,浮肿尿少,手足不温或有咳喘,舌苔薄或白腻,脉沉细数或结代。 西医治疗: 方用宣痹汤加减。 ❸ 心气不足:治宜养心安神。 方用安神定志汤。 关节肿痛加伸筋草、千年健、牛膝、海桐皮、海风藤。血瘀明显加元胡、生蒲黄、桃仁、红花。外邪未解加桑叶、防风、荆芥、苏叶。浮肿加汉防己、泽泻、冬瓜皮、桑白皮、车前草。 咳喘加葶苈子、杏仁、白果、苏子。阴虚明显加沙参、元参、知母、生地、百合。此外针灸疗法:体针、灸法、穴位磁疗以及单方、验方如西河柳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下,连服30天。 寻骨草6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天。豨莶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同炒热后用布包,熨关节痛处,每日1~2次,适于风寒湿关节痛。金连花片,每日3次,每次5片,用于预防链球菌感染。地黄90克,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为12~24天。 驱风痛片从南五味子中提取,具有抗炎止痛作用,每片200毫克,每次3~4片,每日3次,疗程1个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体外实验具有抗链球菌作用的中药:菊花、黄芩、黄连、知母、栀子、夏枯草、败酱草、连翘、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虎杖、大黄、小蓟、白芍等。风湿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应注意饮食及居室的卫生,加强体育锻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防止集体单位交叉感染,并可用预防给药。对已有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猩红热等疾患者,要积极治疗,同时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及咽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