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湿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湿热 风湿热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和关节,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见于5~15岁小儿。临床以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痹证”、“心痹”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1.病前2~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史。 2.起病隐匿,多有发热,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鼻衄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心脏炎:心肌、心内膜、心包均可受累。 (1)心肌炎:心率增快,110次/min以上,可出现奔马律。 (2)心内膜炎:心脏有明显杂音,心尖区或主动脉瓣区有Ⅱ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区可出现舒张期杂音。 (3)心包炎:多与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同时存在,早期可感心前区疼痛,听诊有心包摩擦音,积液多时,听诊心音遥远,患儿端坐呼吸。 (4)心脏扩大。 (5)心力衰竭,心率增快,110~120次/min以上,心脏增大,肝大至肋下3cm以上,呼吸困难等。 2.关节炎:75%病例可发生关节炎,典型者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以大关节为主,局部红、肿、热、痛,一般1周左右消失。 3.舞蹈病:发生率为10%~15%以下,女孩多见。特征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不规则地无目的地不自主运动,手足及面部最常见。多在1~3个月后自愈。25%~35%病人出现瓣膜损害。 4.皮下结节:一般为豌豆大小的单独或成簇结节,无痛,好发于关节附近。皮下结节常伴发于严重心脏炎患者。 5.环形红斑:为红色斑疹,常稍高出皮面,其中央稍淡而呈环疹,压之暂时消退,多见于躯干部。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常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轻度增高及核左移,血沉明显增快。 2.抗“O”,抗链激酶,抗透明质酸酶升高。 3.C反应蛋白阳性,可作为判断炎症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活动程度的指标。 4.蛋白结合糖增高,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增高。 5.心电图常见改变为P-R间期延长,或可见Ⅱ度,偶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可见ST和T波改变、Q-T间期延长等。 6.X线示心脏轻度或中度扩大,以左室为主。 7.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病变程度,心室扩大的程度及心包积液的多少。 四、修订琼斯(Jone’s)诊断标准(如表11) 表11 琼斯(Jone’s)诊断标准 有两项主要表现,或1个主要表现加2个次要表现,再加近期有链球菌感染指征,则风湿热可能性极高。 〔鉴别诊断〕 一、幼年类风湿病 1.不规则高热常呈弛张热型,临床一般情况尚可,与体温不相称。 2.侵犯小关节很多,很少呈游走性,经过一定时间可引起关节畸形,手指呈梭状变形。 3.很少侵犯心脏,心瓣膜病更少见。 二、病毒性心肌炎 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心脏杂音不明显,且心律失常较多见。 三、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 在扁桃体炎和上感后出现低热,关节痛,抗链“O”升高,血沉中等度增快,心电图可有一时过早搏动或轻度S-T改变,但无心脏扩大或明显杂音。在用青霉素或小剂量强的松后很快恢复正常,不再复发。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湿热阻络 关节红肿热痛,发热恶风,汗出不解,口干喜饮,小便黄赤,或有鼻衄,皮肤红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二、风湿淫心 心悸胸闷,头重身困,汗出恶寒,或有发热,烦躁不安,关节肿痛,纳呆泛恶,舌苔腻,脉濡滑。 三、气虚血瘀 病程日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唇甲发绀,面晦颧红,形体瘦弱,舌质紫,舌苔薄,脉细弱或结代。 四、心肾阳虚 心悸气短,端坐呼吸,面色苍白,恶寒肢冷,肢体浮肿,唇甲淡紫,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缓,或见结代。 五、寒湿阻络 关节酸痛,局部不红,得温痛减,遇寒加剧,或有低热,气短乏力,心悸怔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急性期卧床休息不少于3周,合并心脏炎者应卧床6周。 2.饮食以易于消化而富于营养为原则,有心衰者应低盐饮食。 3.有心衰者及时应用地高辛和利尿剂等抗心衰治疗。 4.为肃清隐伏的链球菌感染,应每日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u,疗程10~14日。 二、中医分型治疗 1.湿热阻络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方药:白虎汤加桂枝汤加减。 生石膏 知母 桂枝 忍冬藤 生地 赤芍 地龙 薏苡仁 桑枝 秦艽 甘草 加减:热重加黄芩、栀子;温重加苍术、五加皮;积滞加神曲、麦芽、山楂。 2.风湿淫心 治法:宣痹通络,祛湿宁心。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 防风 白芷 独活 当归 川芎 薏苡仁 桑枝 煅龙骨 煅牡蛎 萆薢 威灵仙 加减:胸闷心烦加瓜蒌、薤白、炙甘草;温盛加苍术、草豆蔻。 3.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 当归 赤芍 党参 茯苓 桃仁 丹参 红花 川芎 鸡血藤 甘草 大枣 加减:心悸甚加酸枣仁、丹参;低热不退加青蒿、丹皮;手足心热加生地、麦冬。 4.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通阳化气。 方药:真武汤加味。 附子 白术 茯苓 白芍 桂枝 泽泻 牡蛎 五味子 加减:关节痛甚加秦艽、威灵仙、牛膝;头痛加蔓荆子、白芷;呼吸困难加麻黄、杏仁。 5.寒湿阻络 治法:散寒除湿,养血祛风。 方药: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当归 桂枝 秦艽 川芎 桑枝 牛膝 细辛 鸡血藤 加减:内热者加黄芩;血虚加当归;气虚者加生黄芪。 三、抗风湿治疗 及时合理应用抗风湿药是治疗风湿热重要环节,用药剂量要足,疗程应充分,鉴于风湿活动一般持续在3个月,故用药不少于12周。 1.阿司匹林:剂量每日80~100mg/kg,分3~4次口服,病情稳定后(3~4周后)减半量,全疗程3个月。具有退热镇痛、消炎作用,对控制一般急性症状有明显效果。临床用于关节炎。 2.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每日1.5~2mg/kg,分3~4次口服,3~4周后减量,至12周停药。严重心脏炎开始可用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静滴,症状好转后改强的松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风湿活动,尤其是对心脏炎疗效较阿司匹林为佳。 四、抗心力衰竭 对严重心功能不全,除采用皮质激素外,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如静注西地兰,剂量为洋地黄化的1/2~2/3量)和速尿,补充钾盐(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轻度心衰可口服地高辛(小剂量用药),必要时可加用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0.3~0.5mg/kg·次,或硝普钠0.5~8u/(kg·min)静滴,用药时应监测血压。 五、舞蹈病治疗 给青霉素治疗10日,卧床休息,用阿司匹林及激素治疗无效,可用苯巴比妥或安定等镇静剂对症治疗。近年有人主张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呱啶醇或三氟拉嗪可控制症状,氟呱啶醇剂量每次0.5~2mg,每日2次,疗程2~3周,心功能不全忌用。 六、其他疗法 1.生地、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丹皮、赤芍、黄柏、丝瓜络各9g,木通6g煎汤,浸泡足踝,每日2~3次,用于关节红肿疼痛者。 2.宣木瓜10g,秦艽、防风、防己、伸筋草、白芷各6g,水煎后趁热熏洗四肢关节,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湿热痹痛。 3.透骨草15g,木瓜20g,红花10g,煎汤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用于关节肿痛者。 七、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每次0.25~0.5g,每日3次,用于湿热阻络。 2.独活寄生丸:每次4.5g,日2次口服,用于寒湿阻络。 3.四妙丸:每次2~6g,每日3次,用于热盛者。 4.尪痹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用于久痹体虚。 5.湿热痹冲剂:每次1/3~1/2袋,每日2次,用于湿热阻络。 6.风湿宁注射液:每次2ml,每日1~2次肌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7.肿节风注射液:每次2ml,每日1次肌注,用于热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者。 八、单方验方 1.藤蚣汤:雷公藤、龙须藤、忍冬藤、络石藤、虎杖各20g,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风湿热以关节肿痛为主。 2.清痹汤:忍冬藤15g,青风藤、络石藤各12g,败酱草10g。 3.抗风湿合剂:虎杖15g、茜草12g、桑寄生10g、蕲蛇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或共为细末,每次2~3g,日3次服,用于风湿热关节肿痛为主证。 4.稀莶草、白毛藤(寻骨风)、虎杖根,任选1种,水煎服,每日3次。 5.金雀根、鸡血藤各30g,虎杖根15g,红枣5枚,水煎服。 九、推拿疗法 1.发热重清天河水,开天门,推坎宫。 2.下肢关节痛按揉足三里,拿委中,揉昆仑,掐鬼眼,揉前承山,揉解溪。 3.上肢关节痛揉一窝风,推三关,揉肩井。 4.心悸揉小天心,清心经,揉肾顶,推三关。 以上各项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十、针灸疗法 1.上肢关节肿痛取曲池、肩髃、外关、合谷。 2.下肢关节肿痛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膝眼、绝骨。 3.心悸取内关、间使,心俞、神门、足三里。 以上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十一、磁疗 穴位磁疗是将铁氧体磁片或稀土钴磁片穴位贴敷,取穴同针灸穴位,以2周为1疗程。亦可用磁疗机在穴位上磁疗30分钟。 〔现代研究〕 现代动物实验表明,独活能明显抑制中枢神经,发挥安神与镇静、镇痛作用。药理研究表明,秦艽有抗炎作用,能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抗炎作用。汉防己、青风藤具有镇痛作用,一是抑制痛觉中枢,二是对末梢神经麻醉作用。同时还分别具有抗过敏介质释放,抗组胺,抗乙酰胆碱及抑制补体活性,抗过敏休克等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