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风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风藤 中药名。 见《中药志》。别名:清风藤、青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华防己Diploclisia chinensis Merr.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Sabia japonica Maxim.等的藤茎。青藤:落叶缠绕藤本。 茎带木质,枝绿色,光滑,有纵直条纹。叶互生,叶柄长5~10厘米;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12厘米,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5~7浅裂,上面光滑,绿色,下面苍白色。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10~18厘米,多少被毛;雄花具花萼6片,黄色,长1.8~2.5毫米,外侧被毛;花瓣6片,淡绿色;雄蕊9~12枚,长约1.6毫米;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具9枚退化雄蕊;心皮3,花柱反曲,柱头浅裂。核果,黑色,长5~7毫米,直径4~5毫米,内果皮扁平。 种子半月形。花期6~7月。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华防己:木质藤本,长达10米余,全体无毛。 分布湖南、广东、广西。清风藤:落叶缠绕藤本。 嫩枝条屈曲,有微毛。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等地。 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 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 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 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味苦,性平。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内服:煎汤,9~15克;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治骨节风气痛:青藤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贵州民间药物》)。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己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 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青藤的茎含清风藤碱甲等多种生物碱。 本品药理作用有❶ 镇痛作用:青藤碱在用小鼠电刺激法、热板法以及家兔光热刺激法的试验中,均证明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镇痛所需的剂量约为吗啡的10倍,持续时间较短,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 镇静作用:青藤碱明显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和被动活动,对巴比妥类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影响。青藤碱有镇咳作用,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略有催吐作用。 青藤的酸性提取物,在兔的急性试验中,亦不影响血压。 对胃肠道的兴奋作用,主要是与组织胺释放有关。 毒性:青藤碱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580±51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为535±41.9毫克/千克。犬和猴分别口服45及95毫克/千克,呈现镇静及轻度胃肠反应,但静脉给药立即出现高度衰竭、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比较严重反应于1小时后恢复。 (青藤的茎)(华防己的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